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笔墨微言--时事评论员的纸上春秋
ISBN: 9787218079127
徐锋曾用笔名弓刀,生于70年代,鄂南成宁人氏,本硕博就读于武汉大学,现为《广州日报》理论评论部副主任、主任记者、评论员。 曾在《中华读书报》工作.硕士毕业进入《广州日报》.先后从事要闻版编辑、评论员工作,发表近千篇评论作品、近百篇新闻报道,参加过汶川震后实地采访、全国两会、十七大、十八大、北京奥运等重大新闻事件的前方报道,并参与编写《地方党报转型的战略与路径》《中国时评》《声音》等多部著作。 其作品关注现实,多从建设性、理性善意立场观察剖析现实问题、探寻疗治药方。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广东新闻奖一、二等奖多次。
一个“衙门化”幽灵在高校游荡 力学原理告诉我们,金字塔状结构的最大优点是 稳 固,不幸的是,这也成了它最大的缺点,尤其是 对于大学 这样一个理应以自由、流动、活泼取胜的学术组 织而言。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主任张鸣教授与其所 在的国际关系学 院之间的一场“战争”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博客访 问量也飙升到130 多万。张鸣为什么这么“红”?3月12日,他的一篇 博客文章披露,自 己因两次触怒人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而“可能被迫离 开人大”,并提 及高校的“衙门化”。一切皆有因果——据昨日最新 报道,张鸣的政 治学系主任已被撤掉,由“中层干部”被撸成了一介 布衣。 以一己微弱之力,挺枪跃马与强大的体制格斗, 这种唐·吉 诃德式的勇气往往能赢得公众的同情。张鸣与人大国 际关系学院之 间的这场公案,孰是孰非,在事态明朗前,尚难表态 ;但有一点却 毋庸置疑——当下的高校,其“衙门化”程度之高, 对学术自由之 害,已经不容小觑,亟待改弦更张。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高等教育的衙门化,同样 可在漫长的中 国历史长河中找到一脉相承的印记。作为高等教育鼻 祖的孔子,虽然 穷尽一生都没有真正实现自己孜孜以求的政治抱负, 却将“学而优则 仕”的理念镌刻进了后世书生的血液里。而随着封建 帝王们“天下英 雄尽人我毂中”的洋洋自得,更建构了这种理念得以 实现的“学一 官”体系:学而优,则或为行政官员,或为“学术官 员”,如唐朝的 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祭酒(校长)就官拜从三品(副部 级)。 在这样的显性基因作用下,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 从它一诞生 起,就有了明确的“官学”式发展路径。时至今日, 如果不能说是 登峰造极,至少也是蔚为大观。全国有“副部级”大 学31所;不仅 大学分为“副部级”“正卮级”,任何一所学校内部 也是“部一 厅一处一科”一字排开,传说中的“象牙塔”,如今 从塔顶到塔尖 循序渐进、井然有序,活脱一个衙门化的金字塔。 力学原理告诉我们,金字塔状结构的最大优点是 稳固,不幸 的是,这也成了它最大的缺点,尤其是对于大学这样 一个理应以自 由、流动、活泼取胜的学术组织而言。流水不腐,户 枢不蠹;过于 “稳固”,则极易保守,极易懒惰,极易官本位,极 易一言堂,极 易滋生腐败和寻租。这些在如今的中国大学中并不罕 见,仅在大学 招生方面,普通公众就早已管窥了高校“学权”的些 许通天之力。 其实又何止招生?一位老师说:“我看到那些豪 华的行政机 构,就感到心酸,很多部门一个办事员就可以有一间 豪华的办公 室,用的是液晶显示屏的电脑,而我们很多老师连自 己的办公室都 没有,只能在饭桌上看书备课!”张鸣教授说,在“ 官化”的氛围 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听话的变成了奴才,不听话的 变成了愤青。 此言虽然过激,却不无道理。 整体而言,高校行政化会带来两种后果:其一, 学者争相入 仕(如教授竞聘处长);其二,人仕者垄断资源、压 迫学术。两 者既可以成为一个先后过程,也可以并行不悖,但本 质上是一个问 题—一官化,让学术走开。所以张鸣教授在他的博客 里说,即使一 个学术做得不错的人,坐在院长的位置上,也有可能 变成一个十足 的官老爷。所以,我们要反对的,是这种将教育和学 术变成权力婢 女的文化和体制。 几天前,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在论及高校级别时说 :“现在跟人交 往,如果离开‘级别’这套话语系统,自己都会无所 适从。”“泛行 政化”对人的异化,可见一斑。据说,世界上没有任 何一个国家的大 学像我们这样讲究“级别”。此话尚需考证,但至少 绝大多数国家都 不会如此,而像英美等高等教育非常发达的国家更是 绝对不会如此。 我们的“独创”,是必要,还是鸡肋?答案不言自明 。 (2007年3月20日《广州日报》社评)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