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百科知识读本/中国梦青少年读本

青少年百科知识读本/中国梦青少年读本
作者: 陈宇//陈宁
出版社: 当代世界
原售价: 24.80
折扣价: 15.70
折扣购买: 青少年百科知识读本/中国梦青少年读本
ISBN: 978750900998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中国人最早认识雪花形状 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是世界上第一个在 欧洲宣布雪花是六角形 的人。1610年冬天,开普勒写了一篇题为《把六角形 的雪花作为新年礼物》 的观察报告。这是他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雪花的结果 。 但令世界上研究科学的人都惊叹不已的是,据考 古学家从挖掘出的文物 来看,中国人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经知道了雪花是六 角形的。在公元前135 年的《韩诗外传》中,就有“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 独六出”的记载。这说 明,当时雪花是六角形的科学常识已经被中国人认识 了。可见中国古代劳动 人民对许多自然现象早已做出了正确的结论。 在《韩诗外传》以后,中国有关雪花是六角形的 记载越来越多,而且极 具文学色彩。譬如在公元6世纪初,大文学家萧统在一 首诗中写道:“彤云垂 四面之叶,玉雪开六出之花。”12世纪时,宋代的朱 熹在《朱子语类》一书中 说:“雪花所以必六出者,盖只是霰下被猛风拍开于 地,故成六出……六者阴 数,太阳元精石,亦六棱,盖天地自然之数。” 此外,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认为六角形的雪花 像蜂窝,因此可以组成 连续完美的宇宙。雪是由水变成的,水是宇宙阴阳中 阴的形态,就像“六” 字,因此人们推断出雪花是六角形的。明朝时期,唐 锦在《梦余录》中写道: “草木之花皆五出,而雪花独六出。先儒谓地六为水 之成数,雪者水结为花, 故六出。然至春,则雪皆五出。”虽然唐锦对雪花是 六角形的认识是基本正确 的,但他对春天时的雪花是五角形的认识却是不对的 。到了明朝时期,另一 位文学家谢在杭对唐锦的“至春,则雪皆五出”的说 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大 约到了公元1600年,他在所撰的一部著作中写道:“ 然余每冬春之交,取雪 花视之,皆六出。”意思是说,每年冬春之交的时候 ,雪花的样子都是六角形 的。他很可能是靠当时的放大镜来观察雪花的。 中国古代科技的代表作——浑仪和简仪 浑仪,是中国古代测天的一种仪器,用来测量天 体位置的赤道坐标等。 在现代许多科技读物的封面上,读者常常会看到 一架铜铸龙盘大型圆环 的古代测天仪器图。它甚至成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 标志性图案,这架仪器 就是浑仪。它姿态雄伟,气势磅礴。托起整个仪器的 四条铜龙,活灵活现; 仪器上部圆环相套,浑厚纯朴。整个仪器结构牢固, 工艺华美,是中国古代 科学技术、工艺美术、冶铸技巧、机械构造等多方面 高度发展的结晶。值得 庆幸的是,现代人不必担心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 代仪器会如恐龙一样, 只能相见于图画中,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仍能一睹其 芳姿。在南京紫金山天 文台,即安置着一架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浑仪。它制 造于公元1437年,是明 代浑仪,高2.75米,宽2.46米,长2.48米。 浑仪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武帝 时就有了浑仪。东汉年 间又陆续创造了多种浑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 年)天文学家李淳风 在前人基础上又创造了浑天黄道仪。唐玄宗开元九年( 公元721年),世界上 第一个发现恒星运动的天文学家一行制造了一架黄道 游仪。一行用这架仪器 观测了月亮的运动和许多星宿的黄赤道度数等。到这 时,中国的浑仪已经比 较完善,是世界上先进的天文仪器之一。北宋以后, 中国又有不少天文学家 对浑仪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彻底的革新乃是元 代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 等人进行的,简仪由此应运而生。 简仪是把浑仪复杂的环圈结构,分解为互相独立 的赤道装置和地平装置, 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即现代所谓的赤道经纬仪和地 平经纬仪。简仪的创制, 证明了那时中国仪器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先进的 水平。简仪的地平装置 叫立运仪,它可以同时测量天体的高度和方位,这在 中国观天古仪中还是首 创。近代工程和地形测量用的经纬仪,航空导航用的 天文罗盘,其结构与立 运仪实属同一类型。 简仪独立赤道装置是由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造 的。而欧洲的狄谷采用 类似的赤道装置,则在郭守敬后300多年。李约瑟在《 中国科学技术史》一 书中引用根舍赞叹中国古仪的话说:“被欧洲人看作 是文艺复兴后天文学主要 进步之一的赤道仪,中国人在3个世纪以前即已经使用 了。”著名的《新总星 表》(即《NGO星表》)的作者德雷耶尔在评价简仪时 指出:“不少伟大的发 明,中国人常常在西方国家享有它们以前的许多世纪 就已做出了。”这些评价 说明,简仪的问世,在天文学史上,尤其在天文仪器 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 一页。 浑仪和简仪这两项伟大创造,是中华民族文化遗 产中的珍品瑰宝。它们 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不仅使中国测天仪器在世界上遥 遥居于领先地位,而且 对现代仪器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大型望远镜 及航空导航用的天文罗 盘等现代仪器身上,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 P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