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岳麓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9.80
折扣购买: 吴子司马法(精)/中华谋略经典
ISBN: 9787553811529
吴起,战国初期著名政治改革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军事、政治才能卓越,兵家代表人物。姜尚,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注译:黄朴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原文 于是武侯从之,兼1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士之功2也。 先战一日3,吴起令三军曰:“诸吏士当从受敌4。车、骑与徒5,若车不得6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故战之日,其令不烦而威震天下。 译文 于是魏武侯采纳了吴起的意见,又给吴起加派了五百辆战车,三千匹战骑,(吴起就用这些兵力,)一举打败了五十万之众的秦国军队,这就是激励士气所收到的功效。 在两军交战的前一天,吴起对三军上下发布命令说:“各位将士都必须跟从我去迎击敌人。车兵,骑兵和步兵都给我听着:如果车兵没有缴获敌人的战车,骑兵没有逮捕获敌人的骑兵,步兵没有擒抱获胜者的步兵,那么即使是打败了敌人,也不算是立功。”所以在正式交战的那天,吴起发布的军令并不繁多,却能大破敌军,威名远扬,震动天下。 注释 1兼:加派,追加。 2励士之功:激励士气所收到的功效。功,功效,效果。 3先战一日:在两军正式交战的前一天,即作战前夕。 4受敌:与敌接触展开战斗。按:敌,底本作“驰”,疑误,今据《武经七 一,书讲义》校改。 5徒:步兵,步卒。 6得:捕获,缴获。 7皆无功:都不算是立有战功。功,底本作“易”,似误,今据《武经七书讲义》校改。 战例 李渊论功行赏不遗贱 隋末农民战争爆发后,起义的烈火就迅速燃遍黄河两 岸、长江南北,隋王朝的腐朽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一些隋朝的官吏出于乘机夺权的目的,也纷纷起兵反隋。当时担任隋太原留守的李渊就是其中的一个。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六月,李渊在太原起兵,准备乘虚进兵关中,占领长安,然后再东向逐鹿中原,争夺天下。留守长安的隋代王杨侑知悉李渊进兵关中的消息后,当即派遣虎牙郎将宋老生驻守霍邑(今山西霍州),大将军屈突通防御河东(今山西永济),企图以此遏阻李渊的进攻…… 1.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谋略智慧的经典读物。 2.全书底本权威,校勘精良。 3.增加章节导读,全文精心翻译,注释详尽,生僻字注音、释义,无需古文基础,全书阅读无障碍。 4.每章后附有著名战例通透解读,通过战例领会兵法谋略要义,挖掘兵学经典的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