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20
折扣购买: 时光深处的重逢
ISBN: 9787547064986
包利民,中考热点散文作家,《读者》《青年文摘》《格言》《意林》杂志签约作家。多篇作品入选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数百篇文章被设计成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代表作品《泥做的童年》《我就是那个笨小孩》《再见,野孩子》等。
场院是村庄的海 当西风吹黄了大地,场院便成了庄稼的相会之所,整整两个季节,不同的庄稼驻守在自己的田里,遥相凝望,而此刻,它们杂然垛在空地上,交流着各自的清香。人来车往,马嘶牛吼,人们的脸上全是笑意,此刻的场院,是聚集着所有快乐的海洋。 终于,等不及的庄稼被齐整整地召到场院中间,躺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兴奋的碌碡在牛马的带领下,开始了一圈一圈的旅程,发出一路咯吱咯吱的欢叫。欢快的谷粒随着碌碡的脚步,从穗子里跳出来,在阳光下露出黄澄澄的笑脸。鸟雀们约好齐来,纷纷落在谷垛上,去啄食那一颗颗的饱满。场院的秋天是沸腾的,经过一年的等待,它盼来了自己的盛宴。 然后就是热闹的扬场。扬场就是用木制的扬锨,撮起粮食堆上的粮食,高高地扬起,粮食就像金黄的瀑布,从天上洒落,这个过程中,西风便会吹走粮食中掺杂的皮壳或杂细之物。所以扬场一般选在有风的天气,粮食在人们的笑容里纷飞,我们的心也满溢着喜悦。当岁月的风吹去那些细碎的情节,我心里剩下的,都是饱满的思念。 当劳作了半个秋天的碌碡安静下来,场院也恢复了宁静,那些残余的枯叶在渐冷的风中翻舞,鸟雀仍在寻觅空地上遗落的粮食。碌碡们横七竖八地散落在场院周围,身上的谷香麦香一冬都不会消散。它们仿佛酒足的醉汉,惬意地席地而眠。 那时的我们,把场院当成无忧的乐园。有时学着那些碌碡,躺在铺排在地的庄稼上,不停地打滚,沾染了一身的丰收气息。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会爬上最高的谷垛,仰卧在一片柔软之上,鼻息里全是庄稼朴素的香气。月亮就在头顶,照耀着秋夜的静谧,照耀着我们快乐的心事。不远处,看守场院的老爷爷坐在土堆上,衔着的烟袋闪烁着微微的光亮,身旁倦卧的黑狗偶尔竖起耳朵,发出几声低低吠叫。身后村庄的灯火,扑面而来的温暖,把场院拥进自己的梦境里。 其余的时间,场院便分外地寂寥,只有不同方向的风路过。作为村庄最大的空地,场院多在村外,地面已在一年年的碾轧之下,极为平整坚硬。有时村里来放电影的,场院便难得地热闹起来,吃过晚饭的人们,开始聚集在此处,无数的烟袋锅里的火光便点亮了群星,手持阔大的向日葵或倭瓜的叶片,不停地扇打着伺机进攻的蚊子。洁白方正的银幕竖起来了,大大的喇叭也挂在支撑幕布的木杆上,当音乐响起,闲谈的人们立刻噤了声,连蚊子也不再低吟,目光都被吸引到银幕上。偶尔会响起几声呼三唤四的声音,不知谁在寻找自家的孩子。 露天电影夜深方散,第二天,意犹未尽的我们仍会来到场院上,却是只余满地的烟灰叶片,仿佛昨晚的喧闹只是场院的一场梦。多年以后,当我身处都市的繁华,当村庄的场院已成为历史,才发觉曾经的美好,也如一场易散的梦。许多年未曾回到乡下,回到我的村庄,听闻场院早已不复存在,古老的耕作方式正被现代化所替代,却也远去了许多只能回忆的眷恋。 故乡的场院,常常在回望里漫成无边的海洋,翻涌着那些永不再来的欢乐。一个秋天的夜里,我梦见了家乡的场院,它依然平整,依然谷垛林立,开阔的空地上,沉重的碌碡滚压着无尽的往事,那些隐藏在岁月深处的幸福全都跳跃出来。我的心里盛满了暖暖的感动,在醒来时的枕畔。场院并没有消失,它就在我的心里,是我生命中永远的空地,等着我把所有采撷收割的幸福存放。 1.包利民,中考热点散文作家,作品连续多年入选全国中考语文试卷,数百篇文章被设计成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他的作品值得中学生斟酌品味,在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同时,也可作为作文范文和素材来临摹积累。 2.本书收录七十六篇优秀散文作品,每一篇文章都是由作家包利民老师编选。阅读这些文章对提高青少年的文学素养、陶冶青少年的思想情操、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以及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语文成绩大有裨益。 3.本书收录的作品构思精巧,层次明晰,诸多金句值得反复揣摩、吟咏、背诵,是中学生读者理解开门见山、正侧面结合、动静相衬等写作特点,掌握托物寓意、借物抒情等写作手法的必读优秀范文。 3.作者包利民生于东北、长于东北,他用嘎拉哈、悠车子、菜窖、炕席、炕桌、炕琴、风匣子、圆笸箩、柴火垛等还原了东北地区真实鲜活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极具特色的衣食住行和四时风貌,展示了丰富独特的东北风俗和爽朗豪放的东北文化。 4.作者包利民回忆了承载着老一辈人年少时光的老物件:手电筒、火柴、蜡烛、缝纫机、草鞋、磨盘、铡刀、顶针等。这些被岁月尘封已久的老物件,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怀旧画卷,帮助读者体会父辈童年时的乐趣,回味乡间的恬静与美好。 5.作者包利民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对人生的感悟真切隽永,自然朴素的文字蕴含着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怅然以及亲人逝去的追忆,温暖的情感在回忆中氤氲,触动读者的心扉,拨动读者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