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实质审查与逻辑

专利实质审查与逻辑
作者: 朱金虎|责编:黄月蛟//杨扬
出版社: 中国广播影视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2.48
折扣购买: 专利实质审查与逻辑
ISBN: 978750439066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导 论 任何基本的认知、观点均会影响基于其而 得到的结论,而得出这样的结论通常是需要经过 一定的推导分析的。在推导分析过程中,当认知 、观点不存在异议时,基于合适的证据存在着如 数学推导般的精确性。从而,对于任何专业、学 科而言,基本的观点、概念的边界的固定,对其 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专利审查工作是一种 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审查的专业性、科学性、内 在一致性是为授权专利提供强大公信力的基石。 本专著从逻辑角度解析专利实质审查过程中的内 在逻辑,为专利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理解专利实质 审查工作提供新的视角。 第一节 研究的起源 一、工作中的诱因 专利审查员通常具有法律知识与理工科专 业技术知识。中国专利审查员的招录对象通常是 理工科专业人士,虽然他们入职后会接受一定时 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 利法》)的培训,但相对于法律背景专业人士而 言,其逻辑应用与辨析能力略显不足。笔者从事 专利实质审查工作十多年,在前期实操工作中时 常发现法律稻草人等现象存在于实际审查操作中 ,而又无有效的手段表达个人观点。 而上述的无力感,正是因为在具体法条的 实际运用时对内在逻辑的理解模糊不清。而这种 模糊有时会使案件的审查结论有误,使其经历了 实质、前置审查、复审、行政诉讼等流程。通常 而言,复审案件及法院宣判案件对实质审查中审 查员的审查行为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但随着笔 者在行业工作年限的增加,时不时地发现,即便 是复审案件及法院宣判案件,其所反映出的一些 观点及指引前后存在着某些变化,甚至不同审查 员在同一案件中所提炼出的观点不尽相同。而这 些变化及不尽相同的观点,有时虽然可理解为与 时俱进的一些调整,但亦反映了审查员对专利审 查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逻辑的理解不够精准、全面 。故而,在工作中面临的、见到的、听到的种种 不协调促使笔者对专利实质审查中的内在逻辑开 始了思考,以期协调这种不协调。 二、工作中的需求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意识被认为是 理性存在的标志。然而,意识的任何时刻都有整 体知觉场,这样的知觉场并没有任何线性的东西 或序列的东西。”“书面词语用线性序列的形式 组表达了口语词语中稍纵即逝的隐蔽的含义,但 其同样不能完整地表达整体知觉场。”申请人基 于生产实践、科研过程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当需 要经过意识借助书面材料形式而将其产品或制备 方法传达于他人,其需要有强大的书面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