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电子工业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0.20
折扣购买: 趋势(互联网未来的商机在哪里)
ISBN: 9787121289002
产品由0到1的真正边界是什么? 导语 这几天又翻了下腾讯在2012年出版的一本谈产品 的书《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这不禁让我感慨,腾 讯的整个产品设计的标准化体系十分的**以及出色 ,说其用户体验在**首屈一指一点也不为过。几个 月前和一个曾经在腾讯工作过的朋友聊天,他认为腾 讯的整个产品体系是一种工科生的思维方式,通过严 格的公式、计算、考核、数据,来完成的,腾讯是以 一套工科生的思维方式建立的**的产品体系。 腾讯的整套产品的标准化系统确实值得学习,但 是我近来在思考的则是,为什么在这样一套**的产 品生产系统中没有诞生微信?为什么在米聊积累了几 十万用户后QQ依然无动于衷,而微信的诞生则是来自 一封张小龙发给马化腾的意外邮件?如果没有这封邮 件也就没有微信。又或者说,如果这套产品体系** 到天衣无缝,那么它的评价体系也应该**,为什么 又在微信诞生之初,*到腾讯内部的排挤?这种排挤 刨除人的因素,其实可以看成是腾讯**产品系统对 于微信的排挤,那么腾讯以及百度、阿里巴巴这些大 公司的**的标准化的产品设计体系下的漏洞又在哪 里?产品的边界又是什么?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产品经理在产品设 计上的全部细枝末节,从页面结构到修改的所有详细 说明,深入一切细节,做得的确**不错。但是*后 看到这个项目的时候,顿时觉得很无趣,是一个乱七 八糟的项目,整个产品都不知道在做什么,但是每个 细节都已经被标注出来。 这和我之前犯的错误一模一样,我们都很努力地 在交互层面想方设法地做到**,在产品需求说明的 规范化流程化上努力做到*清晰,让程序设计可以* 加轻松的对接,让整个项目管理*可控、高效,但是 做出来的产品用的人却寥寥无几,**没有到达我们 的预期。 而这也是我花了两年多时间走过的困惑,我一直 很努力学习,也在努力寻找什么是好产品的标准答案 ,而我能够学到的则是不断优化用户体验,要为用户 群体画像,要做好项目管理分配,要不断满足用户周 边需求……但*终这些经验都是取决于已经有很多用 户的产品,以及有大公司流量支撑的产品,他们的经 验其实是已经**越过了“0”到“1”的阶段在干的 事情。 所以回过头来再看腾讯这些大公司的标准化的可 以量化考核的产品管理哲学,统统都是建立在了1之 后的事情,所以腾讯无法预测从“0”到“1”的微信 ,大公司可以在用户体验上做到极尽可能的**,***的人可以通过学习迅速掌握在大公司做事的方式, 将流程化、体系化的工作做到*高效率、*优质,但 是一旦让他自己跳出来创业,则所有经验是否有用都 很难说了,比如白鸦,我以前一直看他谈设计的文章 觉得很不错,但是他离开***之后,做出的事情并 没有一帆风顺,他也是一个很努力的人,他的设计理 念没有任何错的地方,但是就没有做出算得上大成的 产品。 折腾两年其实挺痛苦的,这两个月我在旅游,把 心渐渐沉了下来,通过两年多时间的教训,我明白了 一件**重要的事情:从“0”到“1”这个过程是不 可能通过标准化的方式所习得的,无论你多努力多刻 苦地去钻研用户体验的细枝末节,去做*详细的需求 文档,都没用,无论你多努力多聪明,在这些事情上 做到**,你依然只会是一个经理人,就像流水线上 不会想太多的工人,总以为只要多努力就会有*多回 报,但是永远想不到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样一份工作 ,以及整个世界背后运行的机制是什么。 我*近思考*多的是从“0”到“1”,到底什么 是需求?所有人都知道一个产品都只能做到**的一 个点,但是100个点里有99个会死,又到底是哪个点 打出去是从“0”到“1”?这不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的经验,一定要回到人性底层才能体验到。 我另外悟到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如何看一个人 是否真正懂人性,懂人性不是拿着别人家的产品分析 来分析去说这个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性、自私、虚伪等 ?这只是事后结论。真正的懂人性的人一定是能够将 自己的“懂”回归到自己的人际关系中,通过与人打 交道的方式中就能看出一部分,他们可以通过你的交 谈直接看透你背后的需求,来考虑你的处境,这是无 法言传的。其次真正懂人性的人会将这个“懂”做成 广*大众喜欢的小说、电影、话剧节目、脱口秀节目 等艺术化的表达。当然,*为深层次的就是做成产品 ,因为通过懂人性做出的产品一定是能够将人性底层 进行一种标准化的设计来实现的,这种标准化是必须 实打实地切中每一个人底层需求,再顺势而为。再反 过来说,这个世界的任何行业的标准化流程本质上都 是按照人性底层的需求所衍生出来的。 所以当我重新回头去看“摇一摇”这个功能的时 候,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我们作为原始人的时候 ,接触一个物体*直接的方式就是拿在手中摇动,想 要知道它是什么,里面会有什么神秘的好玩的东西? 这种*直接直抵人性底层的设计,一定是在腾讯的产 品设计体系之外诞生的,也间接说明了张小龙的那封 邮件也*不是什么“意外”,是一种对人性深刻的把 握,张小龙是真的懂人性。 我旅游这几天也**清楚一件事,那些分析产品 体验的报告永远只是表面上的事情,尤其是90后分析 报告之类,这些分析都没有错,但这都是随时可能变 化的游戏规则的乱象。真正能够让你抵达人性深处的 只有对自己的深入观察,频繁观察自己的**、恐惧 、烦恼、愤怒等,你必须先有探索自己的**,而不 是像所有人一样永远被**和恐惧牵着鼻子走,然后 经历一切挫折与痛苦后顿悟出离,才可能到达见自己 则见众生的高度。 所以,佛陀是懂人性的,它创造了流传千万年的 产品,佛陀真实地看到了无论这个世界的科技与文明 如何物换星移,人性底层的那些东西不会发生任何变 化。 我后面会接着思考,望与同道者共勉。 P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