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60
折扣购买: 大杂烩(精)
ISBN: 9787549527069
今夏是卢母李太夫人八旬荣庆,旅美知好提到 ,在台年纪七十五以上,当年在内地听过卢母元音 雅奏的朋友,写点文字,以申祝颂。前年卢燕女士 应中华电视台之约,在国语电视剧里爨演《观世音 》,在下在华视周刊上写了一篇《卢燕卢母》,被 卢燕看见,坚欲一晤。当时我住屏东,经《民族晚 报》王逸芬兄电约北来,在王府跟卢燕贤伉俪叙晤 一番,欣悉卢母在美精神健朗,遇有可造之材,靡 不悉心教诲,循循善诱。京剧能在美国生根发芽, 卢母实种其田。记得当年我也少年好弄,在北方与 轩荪兄共燕乐,今荷其敦嘱,为文以寿卢太夫人, 不能不勉力以应了。 我从小就是标准戏迷,从民国初年听小马五《 纺棉花》起,一直到抗战初期为止,日常生活大概 总离不开戏园子。早年男女分班,除非祝寿彩觞公 府酬宾堂会,很难得听到男女合演好戏。肉市广和 楼的富连成早年不卖女座;四大名旦各班虽然卖女 座,大多是楼上卖堂客,楼下卖官客,听戏也得男 女分座呢!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家里人听戏以坤班 为主,小孩也就随同成了坤班小客人啦。先是鲜灵 芝、张小仙的奎德社在文明茶园唱白天,可以说风 雨无阻,天天光顾煤市街的文明茶园。后来鲜灵芝 、张筱仙隐息,又改为城南游艺园听京戏。那个时 候由琴雪芳挑大梁,唱了不久琴雪芳就自行组班, 在开明戏院唱白天了。琴雪芳的戏班除了琴雪芳、 秋芳姐妹外,老生就是卢母李桂芬。还有青衣李慧 琴,武生梁月楼,后换盖荣萱,花旦金少仙、于紫 仙,小生胡振声,小丑宋凤云,后换一斗丑。这个 戏班梁柱齐全,在坤班来说够得上硬整二字。 我从小最爱听冷门戏,因为若干几近失传的老 戏,偶或在开锣戏里能够发现。例如《神州擂》、 《疯僧扫秦》、《五雷阵》等一类老腔老调的戏, 全部沦为开锣戏,所以我几乎每场戏都可以听到拔 旗吹喇叭。琴雪芳有时没有戏,见我在楼上入座就 拉了胡振升到包厢里来聊天。有一天卢母贴的是《 斩黄袍》,虽然刘鸿升的“三斩一碰”走红一时, 人人都喜欢唱上一两段,可是坤班敢动这出戏的还 不多见。记得那一天卢母勾一字眉,龙衣华衮,唱 起来满弓满调。当时坤角有“三芬”,是张喜芬、 金桂芬、李桂芬,称一时瑜亮。可是“孤王酒醉桃 花宫”,张、金二人都没动过,只能让卢母一人专 美了。 有一天琴雪芳贴演新排本戏《描金凤》,前场 卢母跟李慧琴唱《黑水国》。名票陶畏初、何友三 、管绍华三位联袂而来,全神贯注,一言不发地听 戏,听完了整出《桑园寄子》,我问他们何以如此 入神。陶畏初比较爽朗,他说这是奉命听戏。他们 三位正跟老伶人孟小如学这出《寄子》。据小如告 诉他们说,李老板这出《桑园》的身段非常细腻, 特地前来“搂叶子”的,焉能不聚精会神地琢磨? 我想这件事,直到现在卢母自己还不知道呢! 当年琴雪芳在华乐园的夜戏,赵次老跟贡王爷 都是池子里常客。爽良、瑞洵、樊樊山、罗瘿公、 王铁珊也是每演必到,其中贡王、瑞洵两位对卢母 的唱做最为赞赏。当时卢母的琴师,也是经常给贡 、瑞二老说腔调嗓的,他经常称赞卢母气口尺寸拿 得准,喷口轻重急徐劲头巧而寸。所以卢母一登场 ,池座有两位戴帽头的老者,每人用包茶叶的黄色 茶叶纸,折好压在小帽边上,遮挡煤气灯的强光, 就是贡、瑞二老了。卢母有两次经绅商特烦唱《逍 遥津》,就是此二老的杰作呢。当年赵次老在世, 对于世交子弟之文采俊迈、蕴藉俨雅的青年,奖掖 提携,无所不至。春秋佳日时常邀集大家为文酒之 会来衡文论字,记得王懋轩、薛子良先生的令公郎 都是当年与会的文友。其中有一位年方弱冠汪君, 能写五六尺的大字,次老教他行笔运腕,并且拿出 卢母写的大字给他借鉴,从此才知道怪不得卢母对 于大字笔周意内,敢情平日是真下过一番临摹工夫 的。有一年,冬令救济义务戏,卢母贴的是《戏迷 传》,当场挥毫,写了“恫鳏在抱”四个大字,现 场义卖,被蓝十字会会长王铁珊将军,以五百元高 价买去,救济了不少贫困。在北平专给人写牌匾的 书法名家冯公度,后来知道《戏迷传》现场卖字的 消息,深悔未能躬逢其盛,跟王铁老一较短长呢。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