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宁波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半半集
ISBN: 9787552632842
绵绵的思念 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因出版个人文集之事而 想到我的中学老师陈铭,准备请他当面指教,但翻 遍家里通讯录,都没有找到陈先生的电话,辗转向 与先生熟识的一位朋友打听,不料朋友说陈先生单 位的通讯录里已没有他的联系方式。那时我就有一 种异样的感觉。尽管朋友说会通过熟人再打听,等 有了消息立即告诉我,但我心里已经惴惴不安。没 过多久,朋友就回电告诉我说陈先生已经在杭州辞 世。这个消息令我震惊,兀自唏嘘不已,感叹人生 无常。 朋友说先生走的时候很突然,事先并没有什么 征兆,他是因心肌梗死猝然离世的。先生虽然不在 了,但我却无法忘记他。 我与陈铭先生相逢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 “文革”还没有结束,作为“一代词宗”夏承焘的 研究生,他被下放到我老家的乡镇中学——天台屯 桥中学,担任我们的语文老师。在偏僻小镇遇上如 此学问高深的老师,那真是“先生不幸学生幸”。 陈先生不仅教我写作,还教我打乒乓球。我从他那 里学习了写作和打乒乓球的基本功,受益匪浅。 屯桥中学毗邻山区,是天台县的一所普通中学 ,没有什么像样的校舍和校园环境。1972年秋,学 校开始招收高中班,我是首届高中学生,上课的地 方是在原礼堂北面的一幢二层楼房。虽然条件简陋 ,但因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来了一批优秀的教师 ,陈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学习的氛围很是浓厚 。陈先生上课几乎不用讲稿,出口成章,是大学教 师的那种风格,不是一般中学教师的讲课模式。有 一年上公开课,许多中学的语文老师都赶来观摩, 他讲的《百合花》赢得满堂彩,让听课的老师和学 生都开了眼界。陈先生的板书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他的粉笔字写得不多,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完整、 有条理,但常常能够画龙点睛,几个关键词一拎, 便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陈先生温文尔雅,字也写得 很好,有一种书法的美感。因此,在课堂上听他讲 课、看他写字,是一种享受。 课余,陈先生教学生打乒乓球。我和徐强、徐 新华是校乒乓球队的队员,也是陈先生重点培养的 对象。那时,读书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上大学是 推荐的,没有高考的压力。我从小爱打乒乓球,但 没人指导,打得很不规范,对打球的理解也肤浅。 陈先生就指导我说,打球和写文章一样,要取法乎 上,才会不断进步。比赛时,要做到行乎当所行, 止乎当所止。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不能攻,都 要心中有数。在他的指导下,我的球技有了明显提 高。 陈先生乐观豁达,为人宽和,虽然被“贬”到 乡下,但他作为一个学者,没有放弃学术思考和探 索。白天,他教我们写作;晚上,他研究学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