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新世界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3.30
折扣购买: 学会说话办事(职场潜规则)
ISBN: 9787510407314
1.求人的学问 生活中,许多人都认为求人是非常低三下四的,都很尊崇“求人不如求 己”的人生哲学。中国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 气节得到了后人的膜拜。说到求人,许多人似乎都不愿意,因为乞求别人的 “施舍”而丧失做人的尊严,这似乎是一种对人格的污辱。 其实,大多数人骨子里都是喜欢帮助别人的,只要别人求到头上,他肯 定会义不容辞地真心实意地帮助别人。只是有些人在求人的时候,用的方法 总是令人不舒服,便导致别人即使想帮他也不愿意帮他的结局。这样的人大 概有以下几类: (1)给枣型的人 这类人平时和朋友很少来往,但一有事的时候,就会给朋友打电话、叙 叙旧、请朋友吃吃饭,然后就趁热打铁,要朋友帮他某些忙。这种求人办事 便联系的,给人一些所谓“好处”的人,是很不受欢迎的。最后的结果是朋 友大多越来越疏远他们。 (2)突击型的人 这类人也是轻易不与人联系的,更不会给别人打电话。但他一旦有事需 要人帮助,便会一个电话打来,有各种各样的麻烦事需要别人帮助,而且一 般还会特别急。这样的人,往往不注意人际关系,只喜欢突击求人,大多数 情况下,别人也是不会理他的。 (3)理所当然型的人 你一旦帮助了这种类型的人,他们不但不会感激你,反而觉这是得理所 当然的。这种心态,会给人一种十分不舒服的感觉,似乎他的事,是你必须 要帮的,而且帮了他还是天经地义。这会让人心里非常不舒服,能帮也不会 帮他的。 (4)翻旧账型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可能之前对你有过某些帮助,他一旦遇到困难,需要你帮 忙的时候,会把之前的旧账全翻出来,告诉你说:“你看,之前我帮了你那 么多忙,这么点小事,就靠你了。”这往往会让你产生厌恶心理,实在是不 愿意帮他。 可见,求人也要用对方法,如果方法不当,会让人心里非常不舒服。而 如果你掌握了好的方法,求人就会变成一件简单的事。下面就简单介绍了几 种可行的技巧。 (1)构建人脉网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社交圈子。每一个人的社会圈 子,就是他的人脉资源。我们想要做事成功,求人方便,就要构建好自己的 社会圈子。而构建人脉圈子,首先就要从同身边亲人的接触和积累开始,然 后再慢慢扩展到老师、同学、朋友、老乡、同事,最后再把圈子进一步扩大 ,突围到更大的圈子。而自己熟悉的圈子里,因为彼此熟悉和了解,因此而 形成的圈子往往也是非常稳定的,圈子中的亲戚、老乡、同学、战友、同事 ,日后都有可能成为你事业发展中的“贵人”。譬如著名的阿里巴巴网站的 创始人马云,他的启动资金就来自于他的亲戚、朋友和学生。因此,我们需 要和自己的亲人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然后进一步展开,建成自己的人脉网 。 (2)拥有一个好形象 如果你拥有一副人见人烦的面孔,那恐怕即使再小的事情,别人也不大 愿意帮助你。当然,这样的人肯定是少数。但是,注意自己的仪表,确实非 常重要,这也是求人前必需的准备。试想,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之下, 一个衣冠不洁、邋里邋遢的人和一个装束典雅、整洁利落的人同样站在你面 前,有事求你帮助,他们谁会得到善待,谁会得到冷落呢?答案是不言自明 的。但是,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好形象,不单单指穿着,还包括一系列的自 我包装。例如,某个小公司想要去一家大企业承接一个项目,大公司老板心 里不放心,怕小公司没有实力。但小公司的老板开了辆奔驰车来大公司谈项 目,大公司的老板看到这样小的企业老板都能开奔驰车,那一定相当有实力 ,自然就会放心。拥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对于求人办事,是非常有帮助的。 (3)学会察言观色 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为人处世,尤其是有事求别人 帮忙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先弄清对方的心理。比如,对方一边跟 你讲话一边接电话、看手表,那一定是有急事,这个时候,是不宜长谈的。 再比如,如果你求别人办了件事,但他却久久没有答复你,那就不要再不停 地去追问了。’等过几天时间成熟了一些,对方心情好的时候,你再说出来 ,成功的几率会就大很多。察言观色是求人时常常用到的技能,除了能精准 揣摩出对方的心理和情绪之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不能犯忌。如果犯了 对方的忌讳,恐怕本该成的事情也难办了。 可见,求人办事是一门学问,你做得好,别人会非常乐意去帮助你;你 做得不好,可能会让自己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因此,生活中一定要学会求 人的方法,这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职场中的忍耐术 凡是在职场中待过几年的人,大多都有一个优点——能忍。 也许有人会说:忍得了就待着,忍不了就走吧!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 态度。虽然毫无意义的忍耐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它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和精 力,但是如果轻易地放弃就会得不偿失。任何一个聪明的职场中人,都要学 会审时度势,在一个不利于自己的环境里,暂时的忍耐能够为自己赢得获得 转机的时间,能够让自己反败为胜。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身在职场,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要知 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气、愤怒、拍案而起,是在拿别 人的失误惩罚自己,千万不能因一时冲动而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 道理其实谁都明白,但要实践起来,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有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脾气不好,经常对自己的两个手下大呼小叫,轻 则讥讽、重则责骂,于是两人渐渐萌生去意。某次激烈冲突后,一人愤而辞 职,拍拍屁股走人,给上司丢下一大堆没干完的活儿。另一人则按兵不动, 一边积极协助上司处理手头的烂摊子,一边暗暗地寻找下家。过了一段时间 ,愤而辞职者很快就找到新公司,按兵不动者也悄悄地联系到合适的下家。 良禽择木而栖,本是件两全其美的好事儿。没想到,新公司人事部给原 公司打电话做背景调查,前上司对愤而辞职者本来就一肚子火,自然没什么 好话,这份新工作竟然泡了汤。按兵不动者则把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然后 把握机会向上司委婉提出辞职。上司挽留未果,只好送了些祝福的话外加一 个装满奖金的信封,友好握手告别。 许多事情,都是雨里深山雪里烟,看时容易做时难。许多朋友在工作中 受了委屈时,我们通常都会劝他们想开些,再忍耐几天,一切都会过去的。 可是,当我们自己在工作中受了委屈时,往往被气得五脏冒火、七窍生烟, 整个人郁郁寡欢、坐卧不安,当初劝解别人的那些“真理”统统烟消云散。 所以,能做到真正的忍耐确实是件难事。如果你在一家效益普通的企业里身 处最底层的职位,你能忍耐得了多久?如果与你一起进公司的人都陆陆续续 升职了,只有你在原地踏步,你能忍耐得了多久?如果你在一家人际关系极 为复杂的单位里,每一天都过得心惊胆战、如履薄冰,你又能忍耐得了多久 ? 有人也许会说,能忍则忍,实在忍不下去,就离开这里。这其实是一种 非常消极的想法,这样做的结果,会让你什么也得不到,到头来还是两手空 空。一个真正的聪明人,应该学会判断眼前的局势,学会在一个暂时不利于 自己的环境里,在忍耐中寻找自己的转机,在忍耐的过程中寻找新的机遇。 比如,一个在公司最底层的职员位置上干了三四年的员工,他极有可能 再忍一年就会升职。如果此时,他选择离开,在另一家企业又从最底层的职 员开始做起,那他之前所做的一切,所做的忍耐,所受的委屈,就全都白费 了,等待他的,是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更久的忍耐。 又如,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与同学同进一家企业。没过多久,同 学升职了。而他却没有任何升职的迹象,他会怎么想?说不定企业正在考虑 他的职位,而他一时愤而离开,会让自己损失多少?任何一家企业的老板都 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许多初人职场的人,常常会犯这样那 样的错误。如果连你自己都觉得自己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那你自然就会怀疑 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甚至会选择离开这里,或者说逃离这里,而新的 开始就能一切如你所愿吗?如果你的表现还没到一塌糊涂、不可救药的话, 最好再耐心等等看,说不定老板只是想把你调配到其他岗位,而不是彻底地 放弃任用你。 忍耐不是退缩,不是自我放弃,而是一种暂时的调节,一种力量的积蓄 。只要你是金子,迟早会有发光的那一天。 P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