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是一面镜子(季羡林感悟流年典藏版季羡林散文精选集)(精)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季羡林感悟流年典藏版季羡林散文精选集)(精)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5.43
折扣购买: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季羡林感悟流年典藏版季羡林散文精选集)(精)
ISBN: 9787568203302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代表作品:《牛棚杂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病榻杂记》《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等。 "

内容简介

我和北大 北大创建于1898年,到明年整整一百年了,称之 为“与世纪同龄”,是当之无愧的。我生于1911年, 小北大13岁,到明年也达到87岁高龄,称我为“世纪 老人”,虽不中亦不远矣。说到我和北大的关系,在 我活在世界上的87年中,竟有51年是在北大度过的, 称我为“老北大”是再恰当不过的。 在北大五十余年中,我走过的并不是一条阳关大 道。有光风霁月,也有阴霾漫天;有“山重水复疑无 路”,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后者远远超过前 者。在这里,我同普天下的老百姓,特别是其中的知 识分子,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不管怎样,不知道有 什么无形的力量,把我同北大紧紧缚在一起,不管我 在北大经历过多少艰难困苦,甚至一度曾走到死亡的 边缘上,我仍然认为我这一生是幸福的。一个人只有 一次生命,我不相信什么轮回转生。在我这仅有的可 贵的一生中,从“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少不更事的青 年,一直到“高堂明镜悲白发”的耄耋之年,我从未 离开过北大。追忆我的一生,怡悦之感,油然而生, “虽九死其犹未悔”。 有人会问:“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这 个问题是我必须答复的。 记得前几年,北大曾召开过几次座谈会,探讨的 问题是:北大的传统究竟是什么?我个人始终认为, 北大的优良传统是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有人主张, 北大的优良传统是革命。其实真正的革命还不是为了 爱国?不爱国,革命干吗呢?历史上那种“你方唱罢 我登场”的“以暴易暴”的改朝换代,应该排除在“ 革命”之外。 在古代,几乎在所有的国家中,传承文化的责任 都落在知识分子的肩上。不管工农的贡献多么大,但 是传承文化却不是他们所能为。如果不这样认为,那 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传承文化的人的身份和称呼, 因国而异。在欧洲中世纪,传承者多半是身着黑色长 袍的神父,传承的地方是在教堂中。后来大学兴起, 才接过了一些传承的责任。在印度古代,文化传承者 是婆罗门,他们高踞四姓之首。东方一些佛教国家, 古代文化的传承者是穿披黄色袈裟的佛教僧侣,传承 地点是在寺庙里。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者是“士”。 士、农、工、商是社会上主要阶层,而士则同印度的 婆罗门一样高踞首位。传承的地方是太学、国子监和 官办以及私人创办的书院。婆罗门和士的地位,都是 他们自定的,这是不是有点过于狂妄自大呢?可能有 的;但是,我认为,并不全是这样,而是由客观形势 所决定的,不这样也是不行的。 婆罗门、神父、士等都是知识分子,他们的本钱 就是知识,而文化与知识又是分不开的。在世界各国 文化传承者中,中国的士有其鲜明的特点。早在先秦 ,《论语》中就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士们俨然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安危系于一身。 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中国知识分子的这个传统一直没 变,后来发展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来又继 续发展,一直到了现代,始终未变。 不管历代注疏家怎样解释“弘毅”,怎样解释“ 任重道远”,我个人认为,中国知识分子所传承的文 化中,其精髓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个是我在上面详 细论证的爱国主义;一个就是讲骨气,讲气节,换句 话说也就是在帝王将相的非正义的行为面前不低头, 另一方面,在外敌的斧钺前面不低头,“威武不能屈 ”。苏武和文天祥等一大批优秀人物就是例证。这样 一来,这两个特点实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了,其关键 还是爱国主义。 如果我们改一个计算办法的话,那么,北大的历 史就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因为,北大最初的名 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 国子监是旧时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已有一千多年的历 史,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从最古的太学 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学生都有以天 下为己任的抱负,这也是存在决定意识这个规律造成 的,与其他国家的大学不太一样。在中国这样的大学 中,首当其冲的是北京大学。在近代史上,历次反抗 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始。这是历史事 实,谁也否认不掉的。五四运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 。虽然名义上是提倡科学与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 爱国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只能是手段,其目的仍然 是振兴中华,这不是爱国运动又是什么呢? P0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