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地震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7.65
折扣购买: 彼得·林奇投资选股智慧全集
ISBN: 9787502832346
赵文明,世纪鸿蒙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首席咨询师,执行董事。近年来,一直从事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工作,发表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曾任《证券日报》主任记者,并为多家学术机构及研究院、所的特约研究员。著有《B股点金》、《香港二板市场上市指南》、《新股民入市必知500问》等多种财经、证券类图书,深受读者好评,尤其是畅销书《索罗斯空袭香港》、《解读风险投资》,是对资本市场热点事件追踪研究和深入分析的作品,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和关注。
重视股票的“载体”——企业 股票只是表象,上市公司才是实质,你要做的,就是搞清楚企业状况 。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常说:“要投资于企业,而不要投机于股市。”在他看来 ,企业本身的好环比股票价格等因素重要得多。因此,他不太注意所谓的 技术分析,而是强调基础分析中对某一行业、某一公司做具体的分析。他 认为任何一个产业或板块,哪怕是所谓“夕阳产业”,都可以从中找出潜 在的投资目标,甚至“女士的丝袜好过通讯卫星,汽车旅馆好过光纤光学 ”。只要公司内在潜质好,股票价格合理,就可以购买。1982年,彼得· 林奇大举建仓艾科卡领导下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股票,20世纪80年代末 重仓持有储贷行业股票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这类似于国内投资者曾经常 挂在嘴边的那一句话:“没有好的股票,只有好的价位。” 寻找到一个优秀的公司,只是投资成功的一半,如何以合理的价格买 进,是成功的另一半。彼得·林奇在评价股票的价值时,主要关注两个方 面,即对资产的评估和公司盈利能力的评估。资产评估在一个公司资产重 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盈利能力评估主要度量企业未来获取 收益的能力。期望收益愈高,公司价值就愈大,盈利能力的增强,即意味 着公司股票价格具备在未来上涨的司能性。 说到这点,我们自然会联想起高科技公司的股票。20世纪90年代,美 国科技股曾经辉煌一时,有的美国公司甚至创下了市盈率500倍的惊人纪录 ,可见其股价的高涨。但是彼得·林奇却对这些创造奇迹的高科技股票退 避三舍。他认为,在美国走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型中,成长股比比皆是, 服务业表现尤其出色。餐饮连锁公司和零售公司通过全国扩张,能在10~ 15年内保持20%的年增长速度,也就是3年可以翻1倍。这些公司不仅和高 科技公司一样有高收益、快速增长,而且风险相对来说较小。他认为,要 确定该公司的扩张期是否走到头了,能否抓住“最后的机会”,是抓住这 些成长股的关键。 彼得·林奇总是在无休止地寻找那些值得投资的公司。当一家濒临倾 家荡产的公司有新产品或者营业额比去年好,或者某项政策对该公司有利 时,他就会去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如果总的趋势对某一行业有利,他就 会买一批该行业中的公司的股票,也许是几家,也许会多达十几家。在这 种机会面前,他并不一定要对一公司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以后才会买 它的股票。他关键是先要看好这一个行业。而且林奇也不限于某类股票或 行业,成长股、价值股可以,金融业、制造业也行。他要的是一个投资组 合,以分散那些非系统风险,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达到期限收益的最大化 。因此,彼得·林奇非常注意他的资产的灵活性和多元化,善于以投资组 合来分散投资风险。 彼得·林奇经常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的变动而改变他的投资方向,因此 ,麦哲伦基金的多数公司存在于他的投资组合中仅一两个月而已,而整个 组合里的公司一年之内至少要被翻检一次。他自称其购买的股票中如果在3 个月以后仍有四分之一值得保留的话,那就非常满意了。 企业会发生变化,竞争局面会发生变化,国家政策也会发生改变。一 旦情况改变,就要采取行动。即使企业本身没有什么变化,但股价变了也 会促使彼得·林奇采取行动。彼得·林奇非常注意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买人 卖出自己公司股票的举动。他认为他们买股票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赚钱 ,所以当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大量购买自己公司的股票时,该公司很少会破 产。相反,当公司管理人员大量出售该公司的股票时,则是该公司全面面 临困境的时候了,除了快速出售该公司的股票外,别无他法。 彼得·林奇在自己所投资的公司中,最看好的是中小型的成长公司, 因为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个投资组合中只要有一两个公 司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股票亏损,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战绩。 彼得·林奇认为,投资成功的关键是要思想开阔,心中不怀偏见,尽 可能多研究些企业。他认为多数投资人的头脑都不够灵活,思想不够开通 ,偏见太多,偏重某些行业,而忽视另一些行业。殊不知“行行出状元” ,每个行业中都会有杰出和优秀的公司。 彼得.林奇注重的是企业的根本业务,而对市场的预测、利率的变动 等并不关心,他宁可投资一家不受人欢迎的行业里经营有方的企业,而不 投资一家热门行业的热门企业。他认为越是热门的行业,竞争越激烈,结 果大家都赚不到钱。对于他来说,企业本身才是重中之重,只要企业发展 良好,业绩出众,股价是没有理由不上涨的。 充分调研上市公司 你了解的细节越多,你对公司的分析就越透彻。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非常重视对准备投资的公司的实地调研,这是获得真实有 用信息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彼得·林奇从进入麦哲伦公司的 第一天起,就从事调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他出任麦哲 伦基金总经理之后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从林奇对R玩具公司的详 细调研中就可以发现其成功的秘密。 1978年初春的一个星期天,彼得·林奇来到了位于纽约25大街的R玩具 公司的专卖店里。 麦哲伦基金公司对是否投资购买R玩具公司的股票正在进行调研。身为 总经理的彼得·林奇自然不会闲着。25街这家R玩具公司的专卖店,已是他 光顾的第五家了。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