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甘肃人民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18.40
折扣购买: 春暖花开的日子/读者丛书
ISBN: 9787226054208
苏童(1963年1月23*-),原名童忠贵,江苏苏州人(原籍江苏扬中县),中国当代作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南京。主要作品有《妻妾成群》、《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之家》、《米》、《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我的帝王生涯》等。苏童是中国当代先锋派新写实主义代表人物之一,[2]也是当代*具影响力、**推崇的作家之一,其写作风格亦颇具争议。其作品特点是追求以客观平静的笔调叙述故事,尽量不带主观情感。 阿城(1949年4月5*-),原名锺阿城,出生在北京,籍贯为重庆江津,中国当代作家。 阿来(1959年-),男,藏族,中国大陆**作家,以《尘埃落定》一书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曾任《科幻世界》杂志社长。
露天电影 苏童 直到现在,我的记忆中还经常出现打谷场上的那块银幕。一块白色的、四周镶着紫红色边的银幕,用两根竹竿**地固定着,灯光已经提前打在上面,使乡村寂寞漆黑的夜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明亮欢快的窗口。如果你当时还匆匆行走在通往打谷场的田间小路上,如果你从城里赶过来,如果新闻简报已经开始,赶夜路的人的脚步会变得焦灼而慌张。打谷场上发亮的银幕对于他们好像是天堂的一扇窗,它打开了,一个原先空虚的无所事事的夜晚便被**地充实了。 农用拖拉机、打谷机和一堆堆*垛湮没在人海中。附近乡村的农民大多坐在前排,他们从家里搬来了长凳和小板凳,这样的夜晚他们很难得地成为特权阶层。*多的是一些像我们这样来历不明的孩子和青年,他们在人群里站着,或者在一片骂声中挤到前排,在一个本来就拥挤的空间里席地而坐,对来自身边的推搡和埋怨置之不理。电影开始了,打谷场上的嘈杂声渐渐地消失,人们熟悉的李向阳挎着盒子*来了,梳直发的、让年轻姑娘群起效仿的游击队女*代表柯湘来了,油头粉面的叛徒王连举来了,阴险狡诈的*本鬼子松井大队长也来了……孩子们在他们出场之前就报出了他们的名字,大人让他们的孩子闭嘴,实际上这是一次人群与电影人物老友重逢的欢聚。 打谷场上的欢乐随着银幕上出现一个“完”字而收场,然后是一片混乱。有的妇女这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于是尖声叫喊着孩子的名字。也有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突然扭打在一起,引得人们纷纷躲避,一问原因,说是在刚才看电影时结了怨,谁的脑袋挡着谁的视线,谁也不肯让一让,这会儿是秋后算账了。我那会儿年龄还小,跟着邻居家的大孩子去到一个个陌生的打谷场,等到电影散场时却总是找不到他们的人影。 我记得那些独自回家的夜晚,随着人流向田间小路走,渐渐地,同行的人都折向了其他的村庄,只有我一个人走在漆黑的环城公路上。露天电影已经离你远去,这时候你才意识到回家的路是那么漫长,不安分的孩子开始为一部看过多次的电影付出代价。代价是走五里甚至十里的夜路,没有灯光,只有萤火虫在田野深处盲目地飞行着,留下一些无用的光线。有几次,我独自经过了郊外*大的坟地,亲眼看到了人们所说的鬼火(现在才知道是骨质中磷元素在搞鬼),而坟地特有的杂树乱*加深了我的恐惧。当城郊接合部稠密的房屋像山岭一样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时,我觉得那些有灯光的窗口就像打谷场上的银幕,成为我新的依靠。我急切地奔向我家的窗口,就像两个小时以前奔向打谷场的那块银幕。 那不是一个美好的年代,但是在一个并不美好的年代,会出现许多美好的夜晚,使你忽略了白天的痛楚和哀伤。一切都与生命有关,而与生命有关的细节总是值得回忆的。 (摘自作家出版社《河流的秘密》一书) 这些文章主要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对中国老百姓衣食住行带来的巨大变化,文章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很高,有很强的可读性,让人们重温20世纪80年代那个“春暖花开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