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20.20
折扣购买: 快乐一生(保持内心快乐的三个简单步骤)/全球畅销图书文库
ISBN: 9787220075902
卡罗琳·霍布斯系执业治疗师、作家、教师、工作室主任。她历时20多年,帮助心理疾病患者、夫妇和学生走向觉悟和快乐之道。她带着公正、幽默、仁爱和深刻的洞见,引领人们穿过荆棘丛生的心路历程,找到智慧成熟的本我。 作者是获有资格认证的婚姻与家庭医师,在科罗拉多州杜兰果身心疗法治疗院从医。获有人类心理学硕士学位。曾师从《觉悟的爱》、《觉悟的心灵》、《恒久的爱》和《生活的速度》等书的作者盖伊·亨得利和凯瑟琳·亨得利,接受他们的严格培训。除了在Naropa研究院和刘易斯堡学院教授心理课程外,她还为《人格转变》杂志和国际人类心理学家协会会刊——《人类心理学家协会视点》供稿。作者将毕生精力贯注于觉悟之道、冥想、研习佛法、生物能、呼吸法和身心疗法上。现居科罗拉多州西南部。
内心的改变需要具有意愿、好奇心和勇气,三者缺一不可。意愿让你 的心灵、情感意识和潜意识达到和谐统一,走向康复。它拨开云雾,让你 看清前路。意愿使你更容易戒除无意识的习惯。你不必知道如何作出改变( 尽管恐惧试图阻挡你,要求你知道如何立即作出改变)。意愿需要你的身体 和心灵的智慧参与,你将发现,它是值得信赖的向导。 好奇心用一种孩童般的好奇代替我们评判的习惯。不是无情责备自己 的背痛、绝望感或病患,而是对各种情感和体验采取中性的、不加评判的 态度。当你带着好奇心探究绝望感时,你的意识中充满了对自己全新的认 识和内心的智慧。当你问“我想知道自己对恐惧、悲哀或失望的典型反应 是什么”时,你就是在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焦虑、不安与羞怯。这样, 你有了选择的自由。当你逐步把个性转化为本我时,你的各种情感就与爱 和喜乐占据了同样的地位。 勇气是我们踏入未知领域所必不可少的。对潜意识而言也不例外。勇 气帮助我们认清自己和以前的习惯性反应。自我只喜欢专注于胜利,对有 损于自己和他人的习惯视而不见;而勇气帮助我们正视不堪回首的痛苦, 成就日臻成熟的本我。 第一步:接受现实 作为一种生物,我们永远不要低估我们承受厄运的能力。 当我坐下来准备写这章关于接受现实的内容时,我感到胸闷。我走神 了,想到如果我不注意,有可能患上二期支气管炎。我想到生病有多讨厌 ,想到我平时多么注意保养身体,得病是多么不公平。我不禁笑了。我在 谈论接受现实,可我讨厌此时此刻。我内心那个反叛的孩子噘着嘴得意地 笑道:“为什么?为什么大家要接受疾病?我今早想滑雪,下午想开讨论 会。晚餐有人约我。真糟糕。” 听起来很耳熟吧?没人想生病、受伤害、绝望或遭拒绝。因此我们要 反抗。我们反抗不喜欢的一切。我们反抗让我们受惊的一切。我们反抗让 我们难受的一切。我们反抗变化,反抗不熟悉和预料外的一切。事实上, 我们反抗生活的绝大部分。 这是人的天性。我们喜欢“感觉良好”,像躲瘟疫一样抗拒消极的情 绪。我们喜欢关系开始时的蜜月期,一旦我们嗅出冲突的味道,我们会想 是不是选错了人。简而言之,我们喜欢追逐喜欢的事物,尽量避免不愉快 。 不幸的是,抗拒消极的情感的同时,我们关闭了感受快乐的大门,这 是个悖论。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佛祖就指出了凡人的这种两难选择。他告 诉弟子,凡人总趋喜避忧,这一天性带给我们更多烦恼。 我敢肯定,佛祖没料到凡人为了消忧解愁,走了这样的极端:抗抑郁 剂、抗焦虑剂、非处方去痛片、注射非处方汽水兑咖啡因,每个街道拐角 、小商店和机场都设有浓咖啡摊点,各种合法与不合法的药剂,高速越野 车,卫星电视,24小时网吧与色情内容,不胜枚举。 如果一小片药就能消除孤独忧伤,那我们又何必自寻烦恼?如果我们 只消按一下开关,就能不费神地娱乐,那我们又何必去感知“消极”情绪 ?如果我们只消签签离婚协议,就与别的人同床共枕,那我们又何必劳神 让自己更体贴、关爱自己的另一半?如果我们能攫取更多的一己私利,为 什么还要操心苍生的困苦?我们既有这么多消忧解愁的方法,又何必面对 内心的脆弱?采取抵触的态度对抗消极情绪来得毫不费劲,且有趣多了。 但它的代价也不小。 抵触无处不在,让我们毫不察觉。很多时候,我们梦游般地度日,总 在计划今后的精彩时刻,却忽略了感受此刻。如果我们不喜欢此时此刻, 我们往往妄加批评,使自己与现实隔绝。 “不。不是这样。不是现在。我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我还没准备好。 我讨厌生病。我不可能绝望——别人倒有可能。如果他不欺骗我就好了, 如果我换个角度想就好了……在处理感情危机之前,让我再享受一下性爱 的美妙。让我在癌症恶化前完成著作。”这就是我们脑中抗拒消极情绪的 想法。 生命与宇宙齐消长 要停止庸人自扰,我们就应认清事物的规律。宇宙有消长。海水有潮 起潮落。月有阴睛圆缺。人有吸气呼气。我们的账户有盈有亏。生活有张 有弛。得意时我们充盈着幸福感,好像在世界之巅;失意时我们惊惶失措 ,感到全世界都对我们有所亏欠,跟我们开了个恶意的玩笑。 当经济不景气带来萧条时,我们随之感到失意恐惧。我们迁怒于人, 似乎应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关上门大叫:“这不公平!”但事实上 ,这只是宇宙消长的自然现象。 大卫坐在我办公室,顽固地宣称:“我想离婚。”这是他们夫妻的第 二节指导课。他瞪着妻子说:“一年来,我想告诉你这不起作用。你就是 不听。你从来就不听。你常常打断我的话。你想用你的思想左右我。我受 够了。” “离”这个字当然会引起每个人的注意。莎拉马上就自己的专制表示 了歉意。她恳请他再给一次机会。他同意了。在分别接受指导时,莎拉开 始正视自己害怕遭到抛弃的恐惧——恐惧感破坏了她的前两次婚姻。她最 终发现,自己在无意中把大卫越推越远。她突然发现这场浩劫的罪魁。“ 我讨厌听人们说不。自打小时候,我就害怕遭拒绝。但你看”,她笑笑, “现在大卫不想要我了,我非得想法处理这种情绪。”她失控了,哭起来 。 “我这辈子都想控制别人,让别人唯命是从,不想听反对的声音。” 在正视恐惧之后,她对大卫的控制欲消失了。她可以倾听大卫的心声 ,并报之以关爱。他很快察觉到她的变化。有趣的事发生了。莎拉的变化 反而引起大卫的不信任。大卫从小遭受虐待,他对任何说爱他的人都抱着 不信任的态度。他不相信她的变化。他认为:“她这么做只是不想离婚。 ”在分别接受指导时,他意识到自己对爱的恐惧。当他让气息直接流过心 中的恐惧时,恐惧释放出来。他不再拒莎拉于千里之外。他不再挑莎拉的 刺,不再抗拒她的爱。在夫妇俩的最后一节指导课上,他说:“我们不离 了!我们现在很和谐。”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相信恐惧、抗拒爱。我们拒绝接受现实。我们希望 现实更好、更轻松、更符合我们的愿望。在遭遇受伤和失望之后,恐惧让 我们进一步抗拒生活。安全感超越了一切,包括快乐和活力。为保护心灵 免受变化的世界的侵袭,我们抗拒生活。 不幸的是,我们要为快速消忧解愁付出高昂代价。为逃避不快,我们 把情绪定位成“消极”或“不良”时,实际是自欺欺人,拒绝了生活的馈 赠。俗话说:“愈压制,愈盛行。”我们为此丧失了活力和快乐。畏惧似 乎很有道理、很现实,但它不过是畏惧,而我们却听信了它的声音。P1-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