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刘兰芳评书精品集

杨家将/刘兰芳评书精品集
作者: 编者:刘兰芳//王印权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39.00
折扣购买: 杨家将/刘兰芳评书精品集
ISBN: 9787520205559

作者简介

王印权,著名编剧、曲艺作者、快板书表演艺术家、曲艺收藏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说唱艺术中心常务理事,中国快板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1979年与爱人刘兰芳合作整理编写了评书《岳飞传》,荣获全国评书一等奖。整理改编了评书《杨家将全传》《包公巧断螃蟹三》《三打乌龙镇》《白牡丹行动》《小将岳云》《赵匡胤演义》《洪武大帝》《刘金定大战南唐》《红楼梦》《大唐侠女》等。另编著出版有《燕泉香传奇》《罗马军团消失之谜》《彭大将军》等。

内容简介

第一回 金銮殿王苞动本 宋朝二帝太宗,名叫赵光义,驾坐东京汴梁,年号太 平兴国。 皇帝升殿,满朝文武参王拜驾已毕,文东武西,排列 两厢。有丞相王苞王延龄奏本:北边大辽天庆梁王耶律尚 打来战表,要和宋朝开兵打仗;又递上边关告急折报:辽 国的元帅韩昌韩延寿,带领兵马已经大兵压境,请朝廷火 速派兵遣将,到前敌抗击辽兵。 赵光义一听,吓了一跳。他知道来者不善。辽国天庆 梁王既然发兵中原,那就是早有打算,一定兵精粮足。北 国兵将都很勇猛,如果不派良将抵抗,江山难保。想到这 儿,忙说:“众位爱卿,哪位讨旨领兵挂帅,杀退敌兵? ”说完往两边观看,半天没人答言。他以为没听清楚:“ 众位爱卿,何人领兵挂帅,去抵抗北国?”又看了看,还 没人答言。赵光义这时发火了:“众家爱卿!常言说,养 兵千日,用兵一时。太平年间你们拿国家俸禄,受尽皇恩 ,怎么到了荒乱年头用人之际,却无人出力?”文武官员 你看我,我看你,还是没人答话。 为什么没人讨旨呢?是朝大空虚无有良将吗?不是, 宋朝实力很雄厚,文官足智多谋,武将骁勇善战。丞相有 王延龄、赵普,正卿侍郎吕蒙正;武将有铁鞭王呼延赞、 开国王曹斌、长胜王石延超、金刀令公杨继业、平南王高 怀德、平东王高怀亮、汝南王郑印,还有八王千岁赵德芳 ,西宫国丈、掌朝太师潘仁美。 这么多文官武将,为什么不讨旨领兵呢?原来是大家 互相谦让,僵住啦!就拿老令公杨继业来说吧,一听北国 侵犯中原,紧握双拳,虎目圆瞪,心想:好啊!韩昌,胆 敢犯我国土?待我跨马抡刀,叫你认识认识我杨无敌的厉 害。刚想讨旨,一扭脸,看见铁鞭王呼延赞气得须发皆颤 ,牙关咬得咯咯直响,憋足了劲要上前敌去会北国兵将。 令公想:呼王要讨旨,我就别讨了,最好叫呼王当元帅, 我给他当先锋,叫我的几个儿子当战将。我们两家齐心合 力,管叫韩昌军马大败亏输。故此,杨令公没言语。呼延 赞看看高怀德,高怀德正看杨继业。呼王想:要讲呼、杨 、郑、高我们四位的文韬武略,够帅才的数杨令公。最好 老令公挂帅,老高家出人当先锋,我当个押粮运草官就挺 好了。郑王也看老令公。这几家都僵住了,所以谁也没讨 旨。 皇上一火,铁鞭王呼延赞想保举老令公挂帅,刚要张 嘴,忽然有人答言:“万岁,老臣愿领兵,去北国平灭韩 昌的贼兵。”皇上观瞧:只见品级台前跪倒一人,年龄在 五十多岁,头戴金翅相貂,身穿白缎子蟒袍,腰横玉带, 大红中衣,怀抱象牙笏板,颌下花白胡须,此人正是西宫 娘娘潘素蓉之父、掌朝太师,姓潘名洪字仁美。 皇上一看是国丈讨旨,心想:别人不行,还是我老丈 人给我分忧解难呀,太好了。 其实,潘仁美讨旨可没安什么好心。他仗着女儿潘素 蓉是西宫娘娘,在朝廷上欺天子,下压群臣,非亲不取, 非财不用,飞扬跋扈,专权挡道。因为有八王赵德芳和老 令公这些有功之臣在朝,他还不敢轻举妄动。他恨透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