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今注今译(普及本)

老子今注今译(普及本)
作者: 陈鼓应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3.50
折扣购买: 老子今注今译(普及本)
ISBN: 9787020171040

作者简介

陈鼓应 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两度辗转执教于台湾大学和北京大学,曾被聘任为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现为《道家文化研究》学刊主编。2016年获文化部主办的CCTV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2019年获“汤用彤学术奖”。 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庄子思想散步》《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道家易学建构》《道家的人文精神》《庄子人性论》《庄子解读》等十余部论著。其中,《道家的人文精神》2015年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子部学奖”;收录于“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的《庄子解读》2017年获第十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内容简介

出版说明 阅读是帮助人获取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水平和增强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中小学时期正值人生的成长阶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一定的阅读量,会让每一个孩子受益无穷。为此,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研制了一套《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于2020年4月向全社会发布。 《指导目录》推荐的书目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分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四类,总计三百种图书。其中文学类图书占一百五十种,充分体现了文学阅读在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重要地位。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全国最大的文学专业出版机构,七十年来始终坚持以传播优秀文化为己任,立足经典,注重创新,在中外文学出版方面积累了丰厚的资源。《指导目录》推荐的绝大多数文学类图书,本社很早即已出版,且经多年修订、打磨,版本质量总体较高。为使《指导目录》发挥实际作用,尽力为广大中小学生、教师、家长选书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我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出了这套“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丛书。丛书收书约一百三十种,以推荐阅读的文学类图书为主,并在我们编辑力量允许的范围内,酌情选入了部分人文社科、艺术、自然科学类图书。 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希望这套书常伴孩子们左右,对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各方面素质,能有切实帮助。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2020年5月 道:万物的本原——《老子》导读 陈鼓应 一、老子其人其书 老聃,世人尊称为老子,一如尊称孔丘为孔子、墨翟为墨子(子为先生之义)。司马迁说:“姓李氏,名耳。”这是汉人的说法。根据高亨先生考订,春秋年间并无李姓,但有老姓。老、李一音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而耳、聃字义相近,故称作耳。总之,老聃被尊称为老子在先秦典籍中屡见,毋庸置疑。 老子是陈国人,后陈被楚灭,故称楚人。“楚苦县厉乡”,即后来的安徽亳州府,现在隶属于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曾为周朝史官,《史记》称他为“周守藏室之史”。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司马迁说:“孔子之所严事者,于周则老子,……于楚,老莱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分别问学于老子与老莱子,都有著作传世,著书篇目各不相同(“老子著书上下篇”,“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可见老子和老莱子并非同一人。 老子与孔子同时代,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0年左右,比孔子年长二十岁上下。《史记》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之事,当属史实。先秦典籍如《庄子》《吕氏春秋》及《礼记·曾子问》等不同典籍都曾提及此事。 《吕氏春秋·当染》说:“孔子学于老聃。”老子和孔子的关系亦师亦友,在多种文献记载中值得我们留意的有这几点: 一、同源异流:老子与孔子同是殷周文化的继承者与创新者。同源中的异流则是孔子为中国文化史上继往开来的第一人,其“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精神,更使他成为教育史上的万世师表;老子则是中国哲学的开创者,他所建构的道论,不仅发先秦诸子所未发,更成为中国古典哲学的主干。 二、文化与哲学的对话:文化的孔子与哲学的老子进行对话,二人谈论的细节虽不得而知,但从各书记载中可以窥知孔子的问题属于文化层面(礼);而老子的解答则总会从文化的议题引向哲学层面(道)。故孔、老间的对话就是属于文化与哲学的对话。 三、对话的开放心态:儒、道开创人首次的对话,彼此学术间的立场与观点虽异,而对话的心态则是真挚而开放的。这和后来孟子攻击杨、墨,以及宋明儒者为了维护道统而排斥佛、老的狭隘心态相较,真有天壤之别。故孔、老之间的对话诚为思想史上令人神往的一个开端。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开山祖,老聃自著的《老子》是先秦哲学中最早的一本哲学著作。《史记》明确记载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司马迁这里所说老子著书的篇目、主旨和字数,都与通行本《老子》相吻合。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村出土竹简《老子》,这是继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乡出土帛书《老子》以来,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其下葬时间约在公元前4世纪末(战国中期)。考虑到文本的撰写和传抄时间都要早于公元前4世纪末(战国中期),我们说,郭店《老子》的问世有力地推翻了《老子》晚出说的谬误。 陈楚文化圈是孕育老子思想的原乡,中年以后他入朝任史官,长期沉浸在中原文化的核心地带。他长于思索宇宙的奥秘及人生的哲理,在孔子到周室拜访他时,他已是当时学术界的泰斗。随着他那精简而深刻的著作流传各地,我们从先秦典籍广泛引用《老子》书中重要概念与文句这一现象,可以证实它成书之早与影响之广。如《论语·宪问》引用《老子·六十三章》的“报怨以德”说:“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其后,《墨子》引用《老子》观念与文句约十条,《管子》引用《老子》观念与文句多达三十一条,《庄子》引用《老子》观念与文句多达一百二十二条,《荀子》引用《老子》观念与文句十三条,《韩非子》引用《老子》观念与文句达七十二条,《吕氏春秋》引用《老子》观念与文句多达二十九条。由此可见,《老子》思想对道儒墨法各家各派影响的广远。 二、老子思想概要 ★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陈鼓应先生于耄耋之年写给中学生和初学者的《老子》普及读本。 ★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导读、原文、注释、译文、点评五大部分解读《老子》,简明扼要,透彻易懂。 ★以王弼本为主,据其他古本和新出土简帛文献材料及近代校诂学者的考订修正。 ★汇聚作者六十余年研究心得,参考世界前沿研究动态,考订精审,博约得当,视野开阔,见解独到,文字优美。 ★既适合中学生和初学者阅读,又可作为研究者参考指南的古代典籍优秀普及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