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茶座》第31辑

《国学茶座》第31辑
作者: 杜泽逊
出版社: 山东人民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1.50
折扣购买: 《国学茶座》第31辑
ISBN: 978720913360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谈谈“大学精神” ——在“西方理论与中国人文学术话语建构”研讨会上的致辞 杜泽逊 尊敬的曾(繁仁)老师,各位专家,各位同学: 上午好!欢迎各位莅临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西方理论与中国人文学术话语建构”研讨会。我代表山东大学文学院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祝大会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 “话语建构”,是近年讨论较多的话题。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建设,这其中包含话语建构,这个问题比较大,需要逐步研究。我在这里谈谈对中国当代的大学精神的思考。 我认为,中国大学精神应是科学精神、法制精神和仁爱精神的完美结合。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用最合理的方式探索创新的精神。我们中国古代的墨家是科学精神的代表。所谓“法制精神”,就是根据社会需要立法,根据人类对未来的设计立法,并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精神。我们中国古代的商鞅、韩非等法家是法制精神的代表。所谓“仁爱精神”,就是人类互相友爱、互相关怀、互谅互让的精神。我们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等儒家是仁爱精神的代表。科学精神、法制精神、仁爱精神,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公认的当代价值,但又都存在无法克服的不完美之处,三种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我们中国当代大学精神的理想境界。科学精神是人类进步的引领性精神,法制精神是人类社会公平合理、稳定前进的基本保障,而仁爱精神可以将科学创造与依法行事置于道德伦理的温暖和谐的环境中。生命、财产、荣誉,是我的,理应受到尊重和保护。财产是祖祖辈辈奋斗所得,荣誉是为社会作出贡献换来的,是种种开拓创新行为的成果,理应由法律保护之。但为了理想,为了爱,生命可以牺牲,财产可以捐献,荣誉可以分享甚至抛弃。科学创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不可否认,部分是为了大学和学科排名,为了个人评选院士或国家人才,而法制精神则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大学、学科和个人争取地位过程中的合理秩序。虽然不能说这是科学精神、法制精神的堕落,但可以说这不是科学精神和法制精神的本质。要使科学精神和法制精神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儒家的仁爱精神是必不可少甚至最合适的搭档。墨家的科学精神、法家的法制精神、儒家的仁爱精神,三妙融合,相互补充,彼此搭配,变幻无穷,斯为神妙,中国大学精神尽在其中了。 欢迎各位专家对我的粗浅的思考予以批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