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常见病诊疗

口腔常见病诊疗
作者: 编者:张文//张娜//吕荟|责编:王锞韫//朱华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139.00
折扣价: 109.81
折扣购买: 口腔常见病诊疗
ISBN: 978703066071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篇 口腔内科部分
  第一章 牙体组织病
  第一节 龋病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一、浅龋
  【概述】龋病损害仅限于牙表层时称浅龋(牙釉质龋或牙骨质龋)。
  【诊断】
  1.病因细菌、食物、宿主、时间四联因素。
  2.临床表现 病变局限于牙釉质或牙骨质,牙面出现白垩色斑。探诊检查时有粗糙感,牙釉质或牙骨质剥落则形成浅洞,无自觉症状。冷热诊或其他牙髓活力测试时,牙齿反应一般同正常牙。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常用咬合翼片和根尖片,以确定不易探查到的龋损,如邻面龋和隐匿龋。
  (2)光照检查:观察牙齿透光性有无改变。
  (3)电导法检查:根据牙齿导电性的改变,确定发生在牙咬合面的病损深度。
  4.诊断要点
  (1)点隙裂沟龋:龋损区变黑,白垩色斑,探诊检查可钩住探针,无自觉症状。
  (2)光滑面龋:白垩色斑点或黄褐色斑点,邻面龋则须用 X线辅助诊断。
  5.鉴别诊断
  (1)牙釉质钙化不全:白垩色斑表面光滑,钙化不全发生在牙面的任何部位。
  (2)牙釉质发育不全:探诊时损害局部坚硬、光滑,对称的同名牙也受累发生,常累及整个牙冠或牙尖周围,浅龋则只累及牙齿的一个或两个面。
  (3)氟斑症:白垩色至深褐色不等,同一口腔患牙对称分布,质地硬,整个牙冠均可受累,有地区流行病史。
  【治疗】
  1.治疗原则终止病变发展,恢复牙齿原有形态和功能,保持牙髓的生理活力。对长期保留的牙齿,浅龋必须充填治疗。
  2.治疗方案去腐、备洞、消毒、充填。
  【预防】
  1.增强宿主抗龋能力。
  2.消灭致龋细菌及控制菌斑。
  3.限制食糖或食用糖代用品。
  二、中龋
  【概述】龋损进展到牙本质浅层称中龋(又称牙本质龋)。
  【诊断】
  1.病因 同浅龋。
  2.临床表现 龋坏累及牙本质浅层,有明显的龋洞形成,洞内有着色的软化牙本质,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邻面或窝沟处的龋,可见相应部位(如边缘嵴和窝沟边缘)釉质呈墨浸样变。牙本质呈黄色或深褐色。对冷、热、甜、酸等刺激出现激发性敏感,去除刺激后疼痛立即消失。
  3.辅助检查 X线检查拍咬合翼片可见釉质和牙本质浅层透影增加。
  【治疗】去龋、备洞、消毒、垫底、充填。
  【预防】同浅龋。
  三、深龋
  【概述】龋病进展到牙本质中层以下时称深龋。
  【诊断】
  1.病因 同浅龋。
  2.临床表现 病变发展到牙本质中层以下,龋洞较深,洞底接近牙髓腔,探诊敏感,但去净腐质后不露髓。温度、化学刺激以及食物嵌入洞内均可引起明显一过性疼痛,无自发痛。
  3.辅助检查
  X线检查拍咬合翼片可反映龋损的范围,但一般小于实际病损范围。还可进行牙髓活力测试。
  4.诊断要点
  (1)明显龋洞形成,对刺激可引起明显疼痛,无自发痛。
  (2)应注意隐匿性龋,通过 X线检查可见牙体缺损暗影。
  5.鉴别诊断
  (1)牙髓充血:常规冷测敏感,刺激去除后可有短暂的疼痛。
  (2)牙髓炎:自发痛史或刺激去除后疼痛仍持续一段时间。
  (3)死髓牙:有自发痛史,探诊无反应,电活力测试无反应。
  【治疗】
  1.治疗原则同浅龋。
  2.治疗方案去腐、备洞、消毒、双层垫底充填,对于可疑有牙髓炎症状或意外穿髓时应做
  安抚治疗,观察 1~2个月后无牙髓炎发生再做充填术。
  【预防】同浅龋。
  第二节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
  一、牙本质过敏症
  【概述】牙本质过敏症是指牙齿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化学物质或机械作用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特点为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
  【诊断】
  1.病因
  (1)凡能使牙釉质完整性受到破坏、牙本质暴露的各种牙体疾病,如龋病、牙体硬组织疾病、牙周组织疾病等。
  (2)全身因素:如妇女月经期、妊娠期、神经衰弱、头颈部放射治疗等。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为对冷、热、酸、甜和机械刺激产生激发痛,刺激去除后,激发痛立即消失,无自发痛。疼痛时间短暂。
  (2)症状严重者,患者刷牙、漱口、进食均感疼痛。
  3.诊断要点患者多能指出患牙,多能查到牙本质暴露区,过敏点多位于牙釉质与牙骨质交界处。探诊酸痛,温度刺激敏感。
  【治疗】
  1.治疗原则 脱敏治疗,消除症状。
  2.治疗方案 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
  (1)氟化钠类药物脱敏法:清洗牙面,擦干后用 75%氟化钠甘油反复涂擦敏感区 1~2 min。每周 1次,连续 4次为 1个疗程。
  (2)酚类药物脱敏法:清洗牙面,擦干后将略大于敏感点的浸满麝香草酚乙醇溶液或碘酚等酚类药物的棉球,于敏感点表面涂擦 0.5 min,然后用烧红的充填器(专用)工作端熨烫棉球,直至烟雾完全消失。嘱患者在此期间屏住呼吸。本法可反复使用至症状缓解或消失。
  (3)还原银脱敏法:清洗牙面,擦干后用浸有 10%氨硝酸银(还原剂为丁香油酚)或 10%硝酸银(还原剂为 2%碘酊)的棉球涂擦敏感区 1~2 min,擦干多余药液,然后再以浸有还原剂的棉球涂擦 0.5 min还原,可见有还原银形成。如有效,本法可反复使用。
  (4)氯化锶脱敏法:清洗牙面,擦干后用 75%氯化锶甘油或 25%氯化锶液涂擦局部敏感区域。
  (5)激光脱敏法:适用于发生于咬合面和牙颈部的点状敏感点。
  (6)症状严重时,视情况做充填术,冠修复,牙髓治疗。
  二、楔状缺损
  【概述】楔状缺损是牙体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
  【诊断】
  1.病因
  (1)牙颈部结构异常。
  (2)刷牙的磨损。
  (3)酸的作用。
  (4)牙体组织的疲劳。
  2.临床表现
  (1)缺损的颜色多为牙齿硬组织的本色。
  (2)典型的楔状缺损由两个平面相交而成。
  (3)缺损表面光滑、质硬而发亮,边缘整齐。
  (4)多发生在和前牙区。
  (5)缺损常见于多个牙,一般有牙龈退缩。
  (6)随年龄增大,缺损程度愈发严重。
  (7)可有过敏症状,个别损害深达牙髓时可引起牙髓炎。
  【治疗】
  1. 改正刷牙方法,避免横刷,并选用较软的牙刷和磨料较细的牙膏。
  2. 缺损少、无敏感症状者,不需要特殊处理;缺损大者充填治疗,洞深或有敏感症状者充填前应先垫底。
  3. 有敏感症状者作脱敏治疗。
  4. 有牙髓症状或根尖周病时,作牙髓治疗或根管治疗术。
  三、酸蚀症
  【概述】酸雾或酸酐作用于牙而造成的牙硬组织损害称为酸蚀症,是制酸工人和常接触酸人员的一种职业病。
  【诊断】
  1.病因酸雾或酸酐作用于牙齿可造成牙齿硬组织损害,昀常见的酸为盐酸、硝酸、硫酸。
  2.临床表现
  (1)早期牙本质过敏症状。
  (2)由于酸雾刺激牙齿感受器,工作时患者常有“钻牙根”感觉。
  (3)牙齿硬组织表面破坏。只限于前牙者,在牙齿唇面近切缘处形成儀削状光滑斜面,无凹陷和颜色改变。
  (4)严重时牙髓外露,感染坏死,甚至残根。
  (5)全身症状。
  【治疗】
  1. 局部用药物脱敏处理。
  2. 缺损严重时可采用充填法、修复法处理。
  3. 牙髓病变者,行牙髓治疗。
  【预防】改善劳动条件,消除和减少空气中的酸雾。戴口罩,定时用 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避免用口呼吸。
  四、牙隐裂
  【概述】牙隐裂是指牙冠表面非生理性细微裂纹,常不易被发现。牙隐裂的裂纹可深入达牙本质,有时可引起牙髓感染。
  【诊断】
  1.病因
  (1)牙结构的薄弱环节是牙隐裂发生的内在条件。
  (2)牙尖斜面(承受力部位)是牙隐裂发生的易感因素。
  (3)创伤性*力是重要的致裂因素。
  (4)外伤和修复手术也是形成牙隐裂的因素之一。
  2.临床表现
  (1)细微表浅牙隐裂常无明显症状,较深者对冷热刺激敏感。
  (2)较深牙隐裂可有各种疼痛症状,或有咬合不适感。
  (3)咀嚼食物时出现锐痛。
  (4)疼痛不局限一牙而是表现为一个区域不适。
  (5)有的表现为长期钝痛,咬合不适。
  (6)深达牙本质深层的牙隐裂多有慢性牙髓炎症状。
  (7)牙隐裂位置与面窝沟的位置重叠并向一侧或两侧边缘嵴延伸。
  (8)染色可见裂纹处着色。
  【治疗】
  1.调*,排除*干扰,降低牙尖斜度以减小劈裂力量。
  2.均衡全口
  *力负担,治疗和(或)拔除全口其他患牙,修复缺失牙。
  3. 隐裂牙的处理
  (1)隐裂仅达釉牙本质界,着色浅而无继发龋损者,用酸蚀法和釉质黏结剂光固化处理。
  (2)有继发龋或裂纹着色深,已达牙本质浅层、中层者,沿裂纹备洞,氢氧化钙糊剂覆盖,玻璃离子黏固剂暂封,2周后无症状则换光固化复合树脂。
  (3)较深的裂纹或已有牙髓病变者,牙髓治疗,同时大量调整牙尖斜面,彻底去除患牙承受的致裂力量,治疗后及时全冠修复。
  五、牙根纵裂
  【概述】牙根纵裂是指发生于牙根的从根管延伸到牙周膜的纵向折裂,可从牙根尖1/3段延伸至根中1/3段,甚至根颈1/3段,但不涉及牙冠。
  【诊断】
  1.病因
  (1)慢性持续性的创伤力。
  (2)牙根发育缺陷。
  (3)牙周组织局部的慢性炎症。
  2.临床表现
  (1)中老年人磨牙牙冠完整,无牙体疾患,未经治疗的牙齿出现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症状。
  (2)患牙有长期咬合不适,咀嚼疼痛或有反复肿胀病史。
  (3)患牙相应冠部叩诊浊音,叩诊痛,根裂相应牙龈红肿、扪痛,可有不同程度松动。
  (4)可探到深而细窄牙周袋,可并发牙周脓肿、疼痛,晚期可由牙周袋探到已折断的游离断根和断端。
  (5)X线片:裂根根管影像呈直线状增宽,或根尖部根管影像增宽。晚期可见颈部根折的断片,并有移位或横行折断线;邻近牙周组织破坏;应注意对侧同名牙的 X线检查。
  (6)患牙多有力负担过重,如多个磨牙未经治疗或缺失牙较多。
  【治疗】
  1. 多根牙做牙髓牙周治疗后,行截根术或牙半切除术,保留无病变牙根。
  2. 单根患牙松动明显应拔除。
  3. 治疗其他患牙,修复缺失牙以减轻力负担。
  六、磨牙症
  【概述】睡眠时有习惯性磨牙或白昼也有无意识磨牙习惯者,称为磨牙症,是咀嚼系统的一种功能异常运动。
  【诊断】
  1.病因
  (1)心理因素:情绪紧张是昀常见的发病因素。
  (2)局部因素:正中关系与正中之间的早接触是昀常见的始动因素,平衡侧接触为另一始动因素。
  (3)全身因素:与寄生虫、血压改变、遗传因素、缺钙、胃肠功能紊乱等有关。
  (4)职业:运动员及要求精确性很高的工作等有发生磨牙症的倾向。
  2.临床表现
  (1)睡眠时患者作典型的磨牙或紧咬牙动作,并可伴有“嘎嘎”响声。
  (2)醒着时下意识地做磨牙或紧咬牙动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