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之下 : 医生心灵的观察与照护

白袍之下 : 医生心灵的观察与照护
作者: [英] Clare Gerada [英] Zaid Al-Naj
出版社: 科普
原售价: 118.00
折扣价: 74.40
折扣购买: 白袍之下 : 医生心灵的观察与照护
ISBN: 9787110105689

作者简介

Clare Gerada,博士,自1982年以来一直是一名医生。1992年,她第一次接受精神病学培训,成为一名全科医生,此后一直从事同样的工作。自2008年以来,她一直领导着一项开创性的服务,为生病的医生(从业者患者)提供服务,该服务已迅速成为国际领先者。2010-2013年间,她领导了皇家全科医生学院,这是所有皇家学院中规模最大的,也是历史上第二位担任这一职务的女性。 瞿平,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曾赴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及奥克兰大学访学;主要从事叙事医学、语言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及多年翻译教学工作。兼任中华医学会伦理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叙事医学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医学人文专委会委员等学术兼职;主持省社科等各级科研课题9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统编教材9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4部。 董国忠,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翻译方面的主要成果有:主译《护理人际沟通》(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副主译《世界通览-印度卷》,(2009年),及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项;参编《大学英语(医学院校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2年)等。

内容简介

第 1 章 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业 Clare Gerada 著 孙志楠 译 请接受我的辞呈。我不想加入任何社团,不想成为其成员。 —— 喜剧演员格劳乔·马克斯(Groucho Marx) 要成为一名医生不仅需要学习大量疾病诊疗知识,还必须要学习沿 袭数千年的职业规则、习俗和惯例。入学伊始,医学生就必须了解这些 规则,唯有如此,才能成为所选择的群体或团队中的一员,这一群体即 为“医疗行业”。学习的方式不囿于正式的讲座、查房或导师授课,在这 些学习方式之外,也存在非正式的、隐性的、不成文的课程。学校要求 学生注意言行举止和着装规范;重要的是,还要学习并接受无私奉献这 一原则。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其浑然不觉,在此过程中,对于如何扮演 “医生”的角色也并不知晓。 “您是做什么的 ?”这是人们初次见面介绍时常遇到的问题,旨在了 解我们做何种工作,这对身份认同至关重要。对于医生而言,其身份是 显而易见的,无论作为医生个体(医者本人)还是群体(医疗行业),将 二者结合起来,就造就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专业人士——医生。医生与 其职业紧密交织,即便丧失工作能力,他们仍会使用“医生”这个称呼。 正如一位患者所说,“医生是一种身份,而非一项工作”。尽管这一身份 有助于确保医生完成本职工作,但当医生意欲寻求帮助时,这一身份也 会形成巨大的障碍。 本章旨在讨论医生个体和群体身份的形成。后续章将从各个角度对 此概念加以解译,并揭示这些因素与医生工作能力及罹患精神疾病间的 关系。 我们很难想象,患者的生死有时会掌握在“精神病人”的手里,但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研究,不少救人的医生,自己就有精神心理疾病。工作强度大、肩负重任,导致他们24小时处于紧张或焦虑状态,久而久之自然容易罹患精神疾病。 本书对当前医护人员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旁征博引,立足于大量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讲述,并提出了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案,便于医护人员自我诊疗。 如今,医护人员面临的压力来源越来越广,压力程度日趋增长。究其根源,既有重要的外部因素,包括医院工作环境复杂、情境变化剧烈,社会舆论影响等,也有关键的内部因素,如导致负面情绪的驱动因素、对患者痛苦的共情和被迫做出的牺牲等。 为此,需要政策制定者、医院管理者、媒体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在各方支持下,营造健康良好的医院环境,帮助医护人员顺利成长。此外,还要引导医生学会识别自身的心理问题,并主动寻求帮助和引导。 本书可作为医学生、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从业者的实用专业指南,对普通读者来说亦是一部带有温度的医学人文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