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中国(第一季)

故事里的中国(第一季)
作者: 编者:故事里的中国节目组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118.00
折扣价: 69.70
折扣购买: 故事里的中国(第一季)
ISBN: 978721814689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抗战全面爆发后,党中 央亟须派一个有无线电技 术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到 南京、上海等地建立秘密 电台,以便及时了解和掌 握全国抗战的形势,加强 对敌占区的秘密工作。这 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危险 的工作,需要一个历经考 验并经过长征艰难磨炼的 老战士承担,周恩来同志 考虑再三,决定派李白去 。 李白离开延安后,先到 西安,然后和博古(秦邦宪) 一起乘火车到南京,在周 恩来同志身边工作,化名 李霞。原计划在南京设立 公开的通信电台,在敌人 阻挠下,未能实现。 1937年10月, “七七事 变”后,李白被派到上海成 立秘密电台,恢复了从 1935年起便中断的、上海 党组织与党中央的联系。 曾三同志回忆起李白当 时在上海的情况: 1938年春,秘密电台筹 建完成。当时李白的处境 相当困难,为了保护电台 的安全,组织上让他用的 电台功率很小。多小呢?三 瓦半功率。由于功率小, 声音微弱,加上空间各种 电波的干扰,在几百公里 内通话没有问题.但与几 千公里以外通话就非常困 难了。当时负责与上海台 联系的中央台的同志说:“ 上海台发出的声音非常小 ,像蚊子叫,很难收听到 ,我们一千就四五个小时 ,每分钟要通报100多个字 ,每个字用4个阿拉伯字母 组成。”这就是说,在收发 电报时丝毫不能分散注意 力,连深呼吸都不行。蚊 子叮他,顾不上打,汗都 流到眼晴里,也顾不上擦 。有个叫徐明德的同志干 着干着就晕倒了。 上海与延安相隔2000多 公里,这么微弱的电波, 传到延安时已接近消失。 李白选择在夜深人静的0点 至4点之间发报。为防止灯 光透出窗外,李白把25瓦 的灯泡换成5瓦,并在灯泡 外面蒙上一块黑布。为防 止电报声外扬,李白用一 小纸片贴在电键接触点上 ,起到消音效果。 刚从事地下工作时,李 白非常不适应,他的战友 申毅后来回忆说:“李白长 期在部队战斗生活,突然 要他转变成一名地下工作 者,他感到一时无法完全 掩饰——见到有钱有势的 人便报以不屑的态度,遇 到乞讨者,便会毫不犹豫 地慷慨解囊,很多次都是 身无分文地回来。” 党组织一时不敢给李白 安排工作,让他先熟悉社 会环境,学会过吃饭、喝 茶、有人侍候的生活,李 白因此抱怨说:“我们的战 友都在前方流血、打仗, 我竞在这个花新同事裘慧 英接头时,裘慧英的第一 感觉是“大失所望”,因为“ 李白头发梳得溜光, 因“能吃苦”,得到李白 认可 1939年时,上海地下党 共建立了三个电台,即李 白台、郑执忠台和杨建生 台。其中李白台担负着八 路军上海办事处、中共江 苏省委同延安之间的电讯 联络任务。此外李白台还 及时向中央反映了侵华日 军的兵力和作战动向、上 海各界对中共的态度、国 际信息等重要情报。 P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