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泽忆往——刘家和口述史

丽泽忆往——刘家和口述史
作者: 刘家和 口述 全根先 蒋重跃 访问整理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86.00
折扣价: 60.20
折扣购买: 丽泽忆往——刘家和口述史
ISBN: 9787100192118

作者简介

刘家和,1928年12月生,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在古代希腊史、古代印度史和中国先秦秦汉史、中外古代历史文化比较以及史学理论等领域皆有精深的研究。曾任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理事长,现任名誉理事长。并曾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北京史学会常务理事、美国《世界史杂志》编委等。著有《史学、经学与思想》《古代中国与世界》《愚庵论史:刘家和自选集》等,主编《世界上古史》《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导论》《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等。 全根先,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中国记忆资源建设总审校,研究馆员。 蒋重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内容简介

一 童年时代 1.记忆缘起 我想首先从我的家庭 说起,因为一个孩子总是 出生在家庭里,离不开家 庭环境。我是民国十七年 (1928)底出生的。我最 早能够记事,1929年很少 ,只记得个别事情,1930 年就记得比较多了,因为 这一年有几件大事。 1930年,就是民国十 九年。这一年,我的家乡 发大水,滁河涨水,把六 合南面的城门淹了一半。 从南门要坐小船出去,城 墙高高的,水位很高,比 一个成年人还高,南门的 城墙上,沿着河道都做了 记号。这是一件事。 第二件事,因为夏天 很热,我的头上生了一个 疖子,长了一个脓包。我 的父母带我到一个西医那 儿去看病,我非常害怕, 要开刀,把脓放出来。这 个时候,我有记忆,因为 对我来说很痛苦。 第三件事,稍后一点 ,是我听说的,但是不懂 。民国二十年(1931), 东三省被日本人占领,看 大人们谈这个事,都非常 伤心。我看到六合县城街 上有人游行,有学生游行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要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日本 。这件事情,我印象最深 。 我能够记得这三件事 ,一个是我的切肤之痛; 一个是发大水,我们家没 被淹,但是我很害怕,好 多亲戚家都被淹了;还有 一个,就是东北沦陷。虽 然我不懂什么沦陷,也不 知道东三省是哪三个省, 但是知道日本人把我们的 东三省占领了。这个事刻 在我心里,我的反日情绪 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1931年,我能记得的 事情是什么?这一年是我 的悲痛之年。我的母亲在 秋天难产,我的一个弟弟 生命垂危,我哭着喊着要 见娘。为什么我叫娘,而 不叫妈?这个我后面再说 。我记得当时父亲抱着我 在另外一个屋里,就不让 我去见妈。怎么办?后来 ,我父亲决定,请外国人 办的一个医院医生来接生 ,叫和平医院,请西医大 夫来。这是美国人办的一 个医院。 这时候,我一边哭, 一边闹。那边,大人们要 做重大决定,是不是要做 全身麻醉?后来没办法, 就做全麻。这样做,保住 了我母亲的生命,可是我 那个弟弟就没有了。这是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 那么,这一年我还记 得很多比较细碎的事情。 我记得父亲经常把我扛在 肩膀上,我两条腿骑在他 的脖子上,然后他的两手 拉着我的手,进出家门, 一直到街上,在街上走来 走去。这是我对父亲的一 个印象。 1932年秋天,中秋节 刚过,那时候我记得的事 情就比较清楚了,我的外 祖父家打来电话,不是给 家里打电话,是给县里边 打电话。外祖父家在镇上 ,他们来电话说我外祖父 病重。当时,我父亲有病 ,母亲就带着我坐轿子, 来到一个镇上。我们在镇 上待了一天,到外祖父家 时,外祖父已经去世,入 殡了。我记得舅父在床上 打滚痛哭,惨不忍睹。我 们跟着哭。我一个小孩子 ,不懂事,也跟着哭。 可是,就在这样的情 况下,县城里打来电话, 说我父亲病重。于是,母 亲赶紧带着我坐轿子回六 合县城。回到县城时,已 经是下午。我清楚地记得 ,父亲躺在床上,不是躺 在被窝里。南方人起床的 时候,习惯把被子叠起来 ,叠成长条,放在床底下 ,那个床比较宽。我记得 父亲横卧在床上,我就叫 他。要是平常的话,他会 坐起来,抱抱我。那天, 他只是答应了我一声,很 没有精神,到晚上他就去 世了。我就听到哭声,我 的一个表姐哄着我。 我父亲去世,对我和 我们家影响很大。我父亲 去世时,虚岁四十九,母 亲比父亲小十一岁。我为 什么要说这个?其实,我 受的刺激,最早是来自家 庭的这场变故啊! 我想,这世界上很多 的事情,首先,我不知道 什么叫生,什么叫死。我 父亲一死,家里整个就乱 了,以后就有亲戚过来帮 忙。 我的一个堂兄带着我 。第二天早上,当然他们 先让我到父亲房间里,去 看他。父亲已经躺在床上 ,脸上不知是盖了一张纸 还是一块布,我也不清楚 ,人们都围在我母亲的身 边。还有一些亲戚,他们 都围在外面哭。这时候, 堂兄带着我。我就问:“ 发生什么事了?”他说:“ 三伯父升天了。”我父亲 排行老三。我堂兄是四叔 还是五叔家的孩子,他比 我大。他就哄我,说“三 伯父升天了”。我说:“什 么叫升天?”他说:“不知 道,就上天了。”我说:“ 上天了,怎么没有梯子? ”他说:“不是,是灵魂升 天了。”我说:“什么叫灵 魂升天了?”我根本都不 懂,完全不懂。我说:“ 人不还在床上吗?”不管 他怎么解释,我还是不懂 。 可是,我的堂兄呢, 就是避开对长辈说一个“ 死”字。说死也没用,我 也不懂什么叫死。最后, 我就问:“那他还能起来 吗,还能跟我说话吗?” 他木然地说:“不能了, 以后永远不能了!”这时 候,我“哇”的一声就哭了 ,我这才知道死到底是什 么意思了。 P3-5 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刘家和先生回顾九十二年学术报国之路 刘家和口述史:一位博通古今、融贯中西的历史学家的学术人生一位视学术为生命的学者独特的为人为学为师之道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刘家和先生回顾九十二年学术报国之路。出生于1928年,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国难临头,亲历山河破碎之痛,立下“学术报国”之志。辗转求学,先后考取江南大学、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毕业留校,传道、授业、解惑,桃李满天下。50年代中期到东北师范大学,进入“世界古代史教师进修班”,崭露头角,走上中外古史比较研究之路。得钱穆、唐君毅、牟宗三、唐至中、陈垣、柴德赓、林志纯、白寿彝诸名师指点,学贯中西,开辟古史研究新路径。融中国传统小学、目录学和考证等根柢之学与西方史学、语言学及哲学、逻辑学于一体,通过自觉的理论省思,中西互用互鉴,在比较中而成会通之学,卓然一代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