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的朝圣路(散文典藏)(精)

各自的朝圣路(散文典藏)(精)
作者: 周国平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90
折扣购买: 各自的朝圣路(散文典藏)(精)
ISBN: 9787213064753

作者简介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爱与孤独》《灵魂只能独行》《只有一个人生》等,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等。译著有《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

内容简介

对于各种不杀生、动物保护、素食主义的理论和 实践,过去我都不甚看重,不承认它们具有真正的伦 理意义,只承认有生态的意义。在我眼里,凡是把这 些东西当作一种道德信念遵奉的人都未免小题大做, 不适当地扩大了伦理的范围。我认为伦理仅仅与人类 有关,在人类对自然界其他物种的态度上不存在精神 性的伦理问题,只存在利益问题,生态保护也无非是 要为人类的长远利益考虑罢了。我还认为若把这类理 论伦理学化,在实践上是完全行不通的,彻底不杀生 只会导致人类灭绝。可是,在了解了史怀泽所创立的 “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之后,我的看法有了 很大改变。 史怀泽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之一,也是 动物保护运动的早期倡导者。他明确地提出:“只有 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 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他的出发 点不是简单的恻隐之心,而是由生命的神圣性所唤起 的敬畏之心。何以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呢?对此他并 未加以论证,事实上也是无法论证的。他承认敬畏生 命的世界观是一种“伦理神秘主义”,也就是说,它 基于我们的内心体验,而非对世界过程的完整认识。 世界的精神本质是神秘的,我们不能认识它,只能怀 着敬畏之心爱它、相信它。一切生命都源自它,“敬 畏生命”的命题因此而成立。这是一个基本的信念, 也许可以从道教、印度教、基督教中寻求其思想资源 ,对于史怀泽来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基本的信念, 人就可以与世界建立一种精神关系。 与世界建立精神关系——这是一个很好的提法, 它简洁地说明了信仰的实质。任何人活在世上,总是 和世界建立了某种关系。但是,认真说来,人的物质 活动、认知活动和社会活动仅是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而非与世界整体的关系。在每一个人身上,随着肉体 以及作为肉体之一部分的大脑死亡,这类活动都将彻 底终止。唯有人的信仰生活是指向世界整体的。所谓 信仰生活,未必要皈依某一种宗教,或信奉某一位神 灵。一个人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潮推着走,而总是 想为自己的生命确定一个具有恒久价值的目标,他便 是一个有信仰生活的人。因为当他这样做时,他实际 上对世界整体有所关切,相信它具有一种超越的精神 本质,并且努力与这种本质建立联系。史怀泽非常欣 赏罗马的斯多葛学派和中国的老子,因为他们都使人 通过一种简单的思想而与世界建立了精神关系。的确 ,作为信仰生活的支点的那一个基本信念无须复杂, 相反往往是简单的,但必须是真诚的。人活一世,有 没有这样的支点,人生内涵便大不一样。当然,信仰 生活也不能使人逃脱肉体的死亡,但它本身具有超越 死亡的品格,因为世界整体的精神本质借它而得到了 显现。在这个意义上,史怀泽宣称,甚至将来必定会 到来的人类毁灭也不能损害它的价值。 我的印象是,史怀泽是在为失去信仰的现代人重 新寻找一种精神生活的支点。他的确说:真诚是精神 生活的基础,而现代人已经失去了对真诚的信念,应 该帮助他们重新走上思想之路。他之所以创立敬畏生 命的伦理学,用意盖在于此。可以想象,一个敬畏一 切生命的人对于人类的生命是会更珍惜,对于自己的 生命是会更负责的。史怀泽本人就是怀着这一信念, 几乎毕生圣徒般地在非洲一个小地方行医。相反,那 种见死不救、草菅人命的医生,其冷酷的行径恰恰暴 露了内心的毫无信仰。我相信人们可由不同的途径与 世界建立精神关系,敬畏生命的世界观并非现代人唯 一可能的选择。但是,一切简单而伟大的精神都是相 通的,在那道路的尽头,它们殊途而同归。说到底, 人们只是用不同的名称称呼同一个光源罢了,受此光 源照耀的人都走在同一条道路上。 1997年3月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