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之秋(流沙河近年实录)(精)

草木之秋(流沙河近年实录)(精)
作者: 吴茂华
出版社: 北方文艺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草木之秋(流沙河近年实录)(精)
ISBN: 978753174312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可是在一个偶然的时间、地点,我却读到了流 沙河那篇使他罹祸二十年的散文诗《草木篇》。 一九六四年我读初中,暑假有时要住到龙舟路 父母单位所在的一处临时房屋里。白天父母上班, 我一人在空荡荡的屋里,做完功课后百无聊赖,从 墙角一堆积满灰尘的旧书报杂志中,翻出一沓旧得 发黄的油印材料。简陋至极的封面上方赫然印有粗 黑大字“大毒草《草木篇》批判”,下方配一幅漫 画:一个一脸阴险、身材瘦小的人瑟瑟发抖,不敢 面对以笔为枪的高大的工农兵。翻开扉页,光看标 题都吓人,连篇累牍尽是威风赫赫的高头讲章、批 判雄文,不是我一个中学生小姑娘能看懂的。可是 我好奇,这大毒草长得什么样?到底有多毒?在那 些汹汹之文的后面,我终于读到《草木篇》的全文 。记得那是一个夏日安静的午后,窗外一株虬枝老 树,叶大如盘。我坐在一堆杂物中的板凳上,在浓 绿的光影和嗡嗡蝉鸣声里读完这首小诗。 当时的印象是肤浅的,只觉诗中的白杨啦仙人 掌啦藤萝啦在心中连成一片青翠,一个十几岁的小 女子凭感官直觉审美,不可能对此读出什么深刻的 寓意,就觉得音袅袅、韵扬扬,才藻意象丰美,是 一首抒写理想、有性格的散文诗而已。但我记住了 作者流沙河的名字,一是联想起《西游记》中沙僧 的来处,二是这名字太奇兀,好记,顺口。 我读到此诗时是一九五七年反右运动后的六十 年代,那时我是一个懵懂的女中学生,而流沙河当 “右派”已七年,正在凤凰山农场劳改,我们二人 完全是“渔者走渊,木者走山”,各有各的路嘛。 当时做梦也不会想到二十八年后会和他结成夫妻。 人生太奇诡,不是一句简单的偶然性、必然性说得 清的。 就是在这一个生日的晚上,淅淅沥沥的秋雨中 ,我的生命又一 这是一本薄薄的三十二开的小书《余光中一百 首》,流沙河编,前一天我从一熟人书案上瞥见借 来。余光中?好像是海外写新诗的诗人。孤陋寡闻 的我竟不知余光中在华文文学界早就声誉隆隆,他 那首著名的《乡愁》也传诵海峡两岸。此书引起我 兴趣的主要是流沙河这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他牵动 了我少女时代那薄纱一样的记忆。当年大毒草《草 木篇》的作者,而今安在?他又会再写些什么呢? 翻开书页,自然还是先睹到余光中那些闪耀着 笔光墨彩、灵动高华的诗句。他写髫年趣事,表亲 情爱情,诉人生离合,伤游子天涯,字里行间感性 灿烂,诗思文采竞繁。尤其是奇兀的譬喻,一下就 紧紧抓住人的眼球,钻进你的心灵。当时我人到中 年,婚姻失败,突然读到这样的句子:“握一只空 酒瓶的那种感觉/凡饮者都经验过的/芬芳的年代 过去后/天暮以后就交付乌鸦和落日去看顾……” 那种人生繁华已去,倚墙角悄听他人笑语,摸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