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生命/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身体生命/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作者: 刘颖//邱娟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1.70
折扣购买: 身体生命/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ISBN: 978710109964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现在,脸和面的意思差不多,我们也常常连起来 说“脸面”,不过 在从前,脸和面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而且这两个字 的产生还存在 时间差。“面”字很早就产生了,而“脸”字大概在 魏晋时期才产生, “脸”最初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脸颊,通常是指女 子脸上可以施粉 的部位。白居易的《王昭君》诗中有“眉销残黛 脸销红”之句,写美女的残妆,眉毛淡了腮红褪 了,这里的“脸”用的正是脸颊的意思。另一种 意思是指眼皮。比如南朝梁武帝《代苏属国妇 诗》:“帛上看未终,脸下泪如丝。”后来,“脸” 的词义逐渐扩大,最终和“面”的意思一样了, 而“面”的古今义基本没有变化。 脸和面现在的意思基本一致,不过还是有 语体色彩的区别。“脸”多用于口头语,“面” 多用于书面语。比如骂人时,人们会说“不要 脸”,而文雅一些的书面说法是“不顾颜面”。 至于“面子”,更多时候我们用的是它的引 申义,指体面、光辉,比如“爱面子”“死要面子 活受罪”。比较常用的还有“情面、情分”的意 思,比如“看在某某的面子上”“他的面子不能 不给”。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一个人脱离生产劳 动、缺乏常识。这“四体”是哪四体?“五谷”是哪 五谷?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个词本来有一点贬义 ,是批评脱离生产 劳动、缺乏生产常识的懒人的。不过现在在城市里, 很多人并不是因 为懒惰,而是受条件限制而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 分”了。 “四体”很容易理解,指的是人的双手和两脚。 “五谷”通常指的 是稻、黍、稷、麦、菽。稻和麦至今仍是我国的主要 食粮。稻子多种植 于南方水田,我们吃的米饭就是稻子成熟后结的果实 ;麦子多种植于 北方,我们吃的面食,是用麦子磨成的面粉制成的。 至于黍和稷,都属 于“小米”。“小米”是北方的重要粮食之一,在南 方很少种植。黍不是 现今我们常吃的玉米,而是现在的黍子,也叫黄米。 菽其实就是豆,专 指大豆。大豆在周代被称做菽,秦汉以来才称为豆。 这个词是《论语·微子》中的典故: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 蓧(diao)。子路问曰:“子见 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 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这段话的意思 是说,有一回,子路跟随孔子 赶路,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 老头儿,用拐杖挑着除草用 的工具。子路问道:“您看到 我的老师了吗?”老头儿说: “你这人,四肢不劳动,五谷不认识,谁知道你的老 师是什么人?”说 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了。孔子听后认为子路遇到的是 一位隐士,让子 路回去拜访,但回去后已经不见老头儿的踪影了。可 以看出,这个词最 初的意思和后来常用的意思并不相同,词义发生了变 化。P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