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8.60
折扣购买: 心的丝路(林清玄作品)
ISBN: 9787020125869
林清玄,**高雄人,散文大师,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二十岁出版散文集《莲花开落》,正式走上散文创作的道路;三十岁前揽尽**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时入山修行三载,出山后写成“身心安顿”系列,风靡整个**地区;四十岁出版“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 他在文学上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来,他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教材,是**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活出美感 **我和一位朋友约在茶艺馆喝茶。那家茶艺馆 是复古形式的,布置得美轮美奂,里面有些特别引起 我注意的东西:在偌大的墙上挂着老式农村的牛车轮 ,由于岁月的侵蚀,那由整块木板劈成的车轮中间裂 了两道深浅不一的裂缝,裂缝在那纯白的墙上显得格 外有一种沧桑之美。 亮亮,从前我没有告诉过你,我的祖父林旺在我 们故乡曾经经营过一座牛车场,他曾拥有过三十几辆 牛车,时常租给人载运货物,有一点像现在的货运公 司一样。我那从未见过面的祖父就是赶牛车白手起家 的,后来买几块薄田才转业成农夫。据我父亲说,祖 父的三十几辆牛车就是这种还没有轮轴的车轮,所以 看到这车轮就使我想起祖父和他的时代。我只见过他 的画像,他**精瘦,就如同**我们在**乡下所 见的老者一样。他脸上风霜的线条仿佛是现在我眼前 牛车的裂痕,有一种沧桑的刚毅之美。 这一点土卖二十元吗? 茶艺馆的桌椅是早年**农村的民艺品,古色古 香,有如老家厅堂里的桌椅,还有橱柜也是,真不知 道他们如何找到这么多早期民间的东西。这些从前我 们生活的必需品,现在都成为珍奇的艺术品了,听说 价钱还挺昂贵的。 在另一面的墙角,摆着锄头、扁担、斗笠、蓑衣 、畚箕、‘箩筐等等一些*常下田的用品,都已经是 旧物了。它们聚集在一起,以精白灿亮的聚光灯投射 ,在明暗的实物与影子中,确实有**之美——就好 像照在我们老家的墙角,因为在瓦屋泥土地上摆的也 正是这些东西。 我忽然想起父亲在田间的背影。父亲年轻时和祖 父一起经营牛车场,后来祖父落地生根,父亲也成为 地道的农夫了,他在农田土地上艰苦种作,与风雨水 土挣扎搏斗,才养育我们成人。父亲生前每一两个月 就戴坏一顶斗笠,他的一生恐怕戴坏数百顶斗笠了。 那顶茶艺馆的斗笠当然比父亲从前戴的要精致得多, 而且也不像父亲的斗笠曝过烈*、染过汗水。 坐在茶艺馆等待朋友,想起这些,突然有一点茫 然了。我的祖父一定没有想到他当时跑在粗糙田路的 牛车轮会如神明似的被供奉着,父亲当然也不会知道 他的生活用具会被当做艺术品展示,因为他们的时代 过去了,他们在这土地上奉献了一生的精力,离开了 世间。他们生前没有*过什么教育,不知道欣赏艺术 ,也没有机会参与文化的一切,在他们的时代里只追 求温饱、没有灾害、平安地过*子。 亮亮,记得我对你说过我父亲到台北花市看到一 袋泥土卖二十元的情况吗?他掂掂泥土的重量,嘴巴 张得很大:“这一点儿土卖二十元吗?”在那个时候 ,晚年的父亲才感觉到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是的,我看到那车轮、斗笠被神圣供奉时,也感 叹不但祖父和父亲的时代过去了,我们的时代也在转 变中。想想看,我在乡下也戴过十几年斗笠,今后可 能再也不会戴了。 发财三辈子,才懂得生活 朋友因为台北东区惯常的塞车而迟到了,我告诉 他看到车轮与斗笠的感想,朋友是外省人,但他也深 有同感。他说在他们安徽有句土话说:“要发财三辈 子,才知道穿衣吃饭。”意思是前两代的人吃饭只求 饱腹、衣着只求蔽体,其他就别无要求,要到第三代 的人才知道讲究衣食的精致与品味,这时才有一点点 精神的层面出来。其实,这里说的“穿衣吃饭”指的 是“生活”,是说:“要发财三辈子,才懂得生活。 ” 朋友提到我们上两代的中国人,很感慨地说:“ 我们祖父与父亲的时代,都还活在动物的层次里,在 他们的年代只求能活命,像动物一样艰苦卑屈地生活 着,到我们这一代才比较不像动物了。但大多数中国 人虽然富有,还是过着动物层次的生活。在香港和台 北有整幢大楼都是饭馆,别的都不卖。对我们来说, 像*本那样十几层大楼都是书店,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还有,我们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不是饮食摊就是** 业,像欧洲很多书店二十四小时营业,也是我们不能 想象的。”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