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文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街头碎弦
ISBN: 9787507559668
范烟桥,江苏吴江人,世居同里,一八九四年生,名镛,字味韶,别署含凉、鸱夷、西灶、乔木、愁城侠客等。早年入同川公学,师从金天羽。一九一一年就读郡城草桥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与顾颉刚、叶圣陶、吴湖帆、陈子清、江红蕉、蒋吟秋、郑逸梅等同学。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孤掌惊鸿记》《花草苏州》,短篇小说集《花蕊夫人》,弹词《家室飘摇记》《太平天国》,小品集《烟丝集》《茶烟歇》,专著《中国小说史》《民国旧派小说史略》《学诗门径》《书信写作法》,电影《乱世英雄》《西厢记》《秦淮世家》《三笑》《无花果》《花解语》《长相思》,由他填词的插曲《拷红》《花好月圆》《夜上海》等,经周璇演唱后风靡一时。 王稼句,苏州人。1958年生。大学毕业后,供职于苏州市文联、苏州杂志社、古吴轩出版社。
卖 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花开要是花谢,许多人也比不上他。我要是有心,我要折一朵儿戴,又怕人家骂。……” ——北方杂曲《打花鼓》 “华!”在清晨的沪西,那些花佣挑了一担花,在叫卖。他们不像苏州的卖花女郎般喊出许多名色来,只是简单地干脆地喊出一个“华”字来。这“华”字有馀音摇曳着,大概有两三个音阶的高低,假使没有听惯,准要当他是喊着“嗄”! 为什么都在沪西逗留着?这是无须解释的,为了沪西是住宅区,住在那里的很多生活优裕的,要花来点缀,增加他们的兴味。就是住在亭子间里的,也有著作家、艺术家。他们无论给生活压迫到怎样地步,他们的审美观念是不会消逝的,他们的眼皮供养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他们时常省下了大饼油条钱,去买花来插在胆瓶里,对着他作会心的苦笑的。 花的种类以舶来居多,取其烂熳恣肆,和中国花的矜恃大异其趣,并且都是草本,种也容易,开也容易,价钱自然便宜。但是这些花,大概有色无香,只能眼前欣赏,不能鼻底享受的,并且不经久,三四天就见凋谢。这和外国女子一到了中年,连徐娘风韵都没有一样。 他们挑到街上,时常停歇在立体建筑前,仰起了脖子,放高了声音喊着“华”!意思是要唤起三层楼四层楼上的主顾。往往有老主顾听见了,披起睡衣,拭着惺忪的倦眼,拉开轻艳的窗帘,推开玻璃窗,向满担的花,行一个初相见礼,看的中意了,下楼来拣几打去。 这诗情画意的花交易,也带着洋泾浜风味,把花束成一把,以一打为一个单位。他们的讨价,也是几毛钱一打,自然是比苏州人“杀半价”的虚头还大。假使到了午牌时分,更卖得迁就些。在小菜场里的卖花,不是整担的,多数是捧在手里的,像摩登人物在码头上欢迎什么要人似的站立着。 有的放在筠篮里,这倒有点“苏味道”了。 不过十足的“苏味道”,还得到小花园一带去寻。那里的卖花人,总是属于女性的多,年纪老小不等,模样村俏不等,她们所卖的都是挂花和戴花。虽然名色不多,却喊得悠悠扬扬地,“啊要白兰花,茉莉花,代代花”?偶然走过,便有一缕甜香和清香,从潮润的白布底下慢慢地透出来,向人撩着。我们可以联想到这花朵给娘儿们买了去,偎依在雪肤玉貌之间,何等香艳!到了晚上,雪亮的包车在弄堂里滑溜出来,人儿未见,那花儿已把香味儿扑向人来,做了她们的开路先锋。这香味儿又搅杂了别种的味儿,“氤氲使者”正是绝好的浑号。倘然化学家把它分析起来,这里面有香水味、粉味、胭脂味、人体味、衣味、汗味,把真正的花味,黏成一片,扭作一团,这是花的幸运呢,还是晦气?也说不出来了。卖花人也不管这门事了。 我想把花卖给新嫁娘,是最得意的事了,钱也可以多得些。她们把许多的花扎成颤巍巍香喷喷的一座,捧了去,在婚礼进行曲的节奏里,参与终身大事的盛典,真是不胜荣幸之至。但是过了洞房花烛夜,撇在妆台边,花儿有知,如何感喟!卖花人辛苦了好久,买花人高兴了片刻,花开花 谢,却为何来? (《机联会刊》1936 年第145 期) 1.近代作家范烟桥在报刊上发表的上海文化随笔四十八篇,首次结集、整理为单行本,在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力求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2.依托作者本人日常见闻,讲述近代上海街市营生、风俗百态,趣味盎然,娓娓道来,文学性与史料价值并存 3.原样保留越剧艺术家、画家陶忠澄(陶贤)为其中文章所绘插图,图文相杂,活泼美观。 4.装帧精良,大方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