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小学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 付钰
出版社: 中国戏剧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84
折扣购买: 中小学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ISBN: 9787104049395

作者简介

付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戏剧和教师培训等,致力于教育戏剧相关理论的探索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长期关注教育戏剧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与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内容简介

戏剧在国民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已成为世界教育潮流的大趋势。 a 而教育 戏剧作为一个人文主义理念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在中小学的应用也日益 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全世界之间的联系日 益紧密,日新月异的环境也造就了当今个性鲜明的学生群体。我们常说人生 如戏,当有史以来最明智、最活跃、连接最密切和流动性最强的一代学生登 上教育以及未来社会舞台的时候,功利化、科学主义的学校教育时常显得捉 襟见肘。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遇到的自我迷失、角色冲突等问题很 难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得到有效解答。这就迫使我们反思教育的本质,是否能 够通过戏剧来应对当前教育中的问题?本书之所以聚焦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戏 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选题,主要缘于以下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主观而言,源于笔者对于中小学教育生活的长期反思 自从 2008 年开启大学生活以来,笔者本科、硕士均就读于教育学专业, 硕士期间更是有幸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和助理班主任,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全程参 与了山西省一所重点初中一年级某班的班级教学与管理工作。在长期的教育学 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笔者深感当前功利化的中小学教育缺乏对学 生生命的尊重。当面对学生入学初期满心期待的眼神变成临近期末身心俱疲满 脸倦容的时候,当见到一些老教师简单粗暴地逼学生死记硬背单词而导致师生 关系紧张的时候,笔者也曾怀疑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在面对真实教学情境时的可 行性与适用性,也在思考当今中小学学校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何处?令人庆幸的 是,当在组织全班学生分组表演课本剧的时候,突然听到学生们久违的爽朗笑 声;当通过肢体动作来带领学生背单词、学语法的时候,笔者又从死气沉沉的 课堂之中找回了自信、鲜活的生命个体。将艺术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身体参 与学习,在艺术中帮助学生寻找角色存在感逐渐成为笔者的研究兴趣点。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首先要将他 们作为充满生命力的个体来对待。因此,如何摆脱功利主义的束缚,以审美 来引领教育活动,在艺术中助力生命成长就成为笔者长期思考的问题。 2015 年,笔者有幸考取了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艺术教育方向的博士研 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笔者开始尝试跳出教育学单一学科的范围,从哲 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与美学的多学科视角来看待教育生活并研究教 育问题。加之笔者长期以来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教育戏剧相关人文社会学科领 域文献,多次参与中小学教育戏剧学术研讨会议,这些阅读与学术思考也为 笔者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在长期与中小学一线教育戏剧教师接触的过程 中,他们的喜怒哀乐常常使笔者受到极大的触动。这些都是笔者选择“中小学 教师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主题作为研究方向的主观层面的原因。 (二)客观而言,源于我国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美育和艺术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 党和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小学美育和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这成为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戏剧实证研究的宏观背景。教育戏剧是学校开展美育和 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2020 年)》明确提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 文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意味着教师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授者 的角色,更需要在育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使之 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 2014 年,教育部在《关于推 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道,“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 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 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014 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工作目标之一就 是“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 好的审美情趣”。 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 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更是明确指出,“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 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 强实践活动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 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 识”“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 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教育戏剧作为一种能够整合语文、心理、 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学科的人文科学,在学校开展美育和艺术教育的过 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戏剧既是当前我国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美育 和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公民的重要 渠道。然而,教育戏剧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和育人学科,其师资队 伍十分薄弱,该学科的教师培育与质量提升也得到了高度关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个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本书将研究主题聚焦于“中小学教育戏剧的 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前期的文献收集、阅读和分析中,笔者发现,教育戏 剧是一门涉及教育学与戏剧学的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教育戏剧的研究与 实践在欧美国家以及我国港台地区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我国大陆地区刚 刚处于起步阶段。然而,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中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中 对于教育戏剧概念的准确定义尚未有公认的结论,仅是主要将其作为戏剧教 学法的研究,而将教育戏剧作为从戏剧学的视角来审视教育生活的本体论研 究尚不多见。教师作为中小学教育戏剧课堂中的主导性关键因素,在教育戏 剧实践过程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对于教育戏剧中教师地位与作用的研 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戏剧与影视学的专 业研究方向以及本科与硕士阶段教育学的学术专业背景,将研究主题进一步 确定为“中小学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问题提出 “问题”是研究的逻辑起点。当研究中小学教师运用教育戏剧的方式 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单纯从概念出发,研究界就有英国教育界的戏剧教 学法( Drama in Education)、教育剧场( Theatre in Education)、教育性戏 剧( Educational Drama)、 开 发 性 戏 剧( Development Drama)、 戏 剧 化 课 程( Dramatic Curriculum)、学校戏剧( School Drama)、戏剧教学( Drama Teaching)以及美国教育界的创造性戏剧( Creative Drama)、非正式戏剧 ( Informal Drama)、过程戏剧( Process Drama) a 等多种混用的概念。我国国 内也时常将“教育戏剧”和“戏剧教育”混为一谈。 b 那么教育戏剧在学理 上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明确的阐释是我们必须要正面回答的一个问题。 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 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 a 对艺术 与生命的忽视是当前中小学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中外教育名家也 曾对此问题有过探索。 20 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 John Dewey)在其一 手创办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中尝试将“教育”与“戏剧”有效“结缘”, b 让 学生在戏剧体验中开展学习活动,在具体经验中感受艺术、学习知识。此后诸 多进步主义教育家对此也有尝试。 c 这就促使我们思考教育生活与戏剧表演有 何共通之处?个体的鲜活生命在教育活动中又将以何种“角色”自居? “所谓遇上这个问题,并不仅仅意味着这个问题作为问句被说出来让人 听见和读到,而是说,对此问题提问,亦即 : 使问题得以成立,使问题得以 提出,迫使自己进入这一发问状态中” d。当我们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戏剧运 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一系列发问的时候,我们必须将理论与现实中的种种困 境( problem)明确为一系列具体的研究问题( question)。因为“真正的提问 总是包含着一种对于可能性的揭示和保持,从而悬置了文本和读者当前观点 的假定的最终确定性”, e 对一系列具体问题的揭示也将使我们直达理论与现 实中困境产生的根基,让问题的解决能够冲破种种遮蔽而展现在我们眼前。 基于此,本书将直面以下几个明确的研究问题:教育戏剧究竟指的是什么? 我国中小学为何要开展教育戏剧?中小学开展教育戏剧何以可能?以及当前 我国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戏剧实践教学活动?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戏剧实 践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还需要得到哪些帮助?未来我国中小学开展教育戏剧的路在何方?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教育戏剧作为一门横跨教育学与戏剧学的新兴研究领域,中外学术界依 然处于百家争鸣的探索时期,国内一些学者(徐俊 a、周倩雯 b 等)也开始为 未来创立教育戏剧学而尝试开展一些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虽然我国港台地区 已经开展了多年的实践探索,近年来,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区也有 不少学校对教育戏剧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然而对于教育戏剧较为系统的理论 研究还较为缺乏,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学术理论框架。本书立足于从戏剧学 的视角对中小学教育生活进行跨学科的考察,通过对“教育戏剧”概念进行 重新建构,尝试对教育戏剧的理论体系进行初步构建。因此本书对于充分发 挥理论研究的解释性功能、规范性功能、批判性功能和理想性功能, c 打通戏 剧学与教育学的学科界限,丰富戏剧学与教育学的研究范畴,拓展学界对于 教育戏剧这一新兴学科领域的认识,乃至对于未来建立教育戏剧学这一新兴 学科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与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教育戏剧是中小学开展美育工作的重要实践形式。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展以 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 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 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而教育戏剧在以学科整合为手段的学校美育 教学中发挥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中小学教师教育戏剧的运用研究更 是对于中小学美育实践工作有着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对于不同的主体和实 践领域而言,中小学教师教育戏剧的运用研究具有不同的实践意义。首先, 对于学校而言,有助于学校美育工作借助教育戏剧而真正“落地”,让戏剧 等艺术教育形式真正融入学校日常的教育生活。其次,对于教师而言,有益 于教师个体明确自身的审美教育义务与工作价值,以人文主义教育观超越周 围的功利主义环境,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尊重生命和人格尊 严,权利平等和社会正义,文化和社会多样性,以及为建设我们共同的未来 而实现团结和共担责任的意识”的教育目的。最后,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学 生在教育戏剧中明确自我认知和自我角色定位,促进自我社会性的发展,使学 生在学习与未来的生活工作中能够与自然、社会以及自己的内心和谐相处。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将戏剧引入教育领域的新型教育形态与教学方式,既保留了戏剧艺术的特征,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学价值。近年来,随着教育戏剧在中国的引进和推广,教育戏剧也得到了众多中小学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认可。但是伴随着大量西方的教育戏剧理论涌入中国,如何在系统梳理西方教育戏剧思想发展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本土实际探索中国教育戏剧理论和发展模式,特别是如何在教师教育领域增强教师的人文艺术素养,培养适合中国的教育戏剧教师是需要我们系统思考的问题。付钰老师的《中小学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本书在本土化教育戏剧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果。 教育戏剧既是理论课题也是实践课题,既是历史课题也是实践课题。本书对迄今为止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戏剧的研究学术史进行了相当细致的梳理,对教育戏剧的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进行了较为新颖的理论探讨,尤其是综合运用符号互动论、具身认知论及沉浸式戏剧理论,提出“生活即戏剧”“教室即舞台”“师生即演员”这一教育戏剧理论体系,体现了作者的理论创新精神。作者一方面对英美等国教育戏剧课程标准、评价标准和教师培养模式进行了清晰的介绍,为我国教育戏剧的实践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国外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以戏剧教学法、校本戏剧课、戏剧社团等三种教育戏剧样态为切入点,深入思考中小学教育戏剧实践中教师角色的独特特征和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未来构建教育戏剧学科、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开设教育戏剧课程和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专业化的教育戏剧培训的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