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智慧之灯(黄冈中学教育魔方)

点亮智慧之灯(黄冈中学教育魔方)
作者: 阮中强
出版社: 世界知识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7.92
折扣购买: 点亮智慧之灯(黄冈中学教育魔方)
ISBN: 9787501239634

作者简介

阮中强 湖北黄冈人,现为中国城市出版社工作,曾先后任《国防教育报》编辑、《世界知识》杂志编辑。

内容简介

这是黄冈中学的校歌,校歌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内核,是学校精神的 一种形象化、艺术化。从这首校歌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黄冈中学博大 的胸怀。 在中国现实之下,陈鼎常校长给《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描绘的黄冈中 学的未来目标:“高考,全省领先;奥赛,国际领先。”我们没有理由不相 信, 这样的学校里的学生也一定有着自己的远大目标。 黄冈中学十分注重加强宣传先进典型,鼓励向上求新。他们始终注意 宣传“四个群体”,鼓励锐意求新,促进整体优化。“四个群体”就是:为 国争光的群体——大力弘扬在国际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中、在国际体育运 动会上夺得奖牌的科学与创新、爱国与爱校精神;自强不息的群体——大 力宣传来自大别山区、家庭困难、生活朴素、发愤学习的学生的先进事迹; 优秀学生干部群体——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教育全校学 生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公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青年入党积极 分子群体——通过表扬积极分子群体,激励全校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拿破仑说,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希望的经销商。没有希望就没有动力。 在我们中国,“志存高远”、“天降大任”一直都是人们用以激励人生的经 典格言。 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培养人,就是要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教育 机关如果不能树立前途观念,就不能获得良好的工作和纪律。”著名儿童 文学作家严文井读初中时,一位老师在他的作文上写过这么一句批语:“该 生是未来文坛有希望的人。”当时严文井尚不知道“文坛”是何方圣地, 只朦胧意识到是个“珍贵的地方”,但大受鼓舞。高士其也因小时的作文 受到老师的热情赞扬而更加热爱文学。陈景润因为他的老师沈元先生在一 次课上向同学们描述了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的数学难题:“自然科学 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冠上的明珠!” 沈元先生鼓励说:“如果同学们有志研究数学,就该力争摘下这颗明珠!” 从此,陈景润就有了采摘皇冠上的明珠的宏伟志向! 在当代中国,上大学,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是千千万万少年学子十年 寒窗的现实追求;30年来,年复一年,数百万青年学子以及由他们所牵动 的数以千万计的人们,都在为他们或他们的家人能圆一个上大学的梦而倾 其所能,殚精竭虑。然而,在黄冈中学却能超越现实社会的这一窠臼,教 育学生们把上大学看做一种人生的奋斗和追求,而不仅只是作为一种现实 的需要和目标。 黄冈中学副校长刘祥在2008年高三全体学生大会上对学生们说:“诸 葛亮曾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生活没有目标,犹如没有舵 手的双桅船,是盲目的。目标是导航的灯塔,是行路的指南,有了明确的 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方向和动力。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调 查,研究人员向参与调查的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人生目标吗? ’ 只有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人生目标。研究人员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如 果你们有目标,那么,你们是不是把它写了下来呢?’结果只有4%的学 生清楚地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写了下来。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 界各地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他们发现,当年白纸黑字写下人生目标 的那些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 写下人生目标的同龄人。可见,人生目标的确定,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 多么重要啊!”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