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沟(一个晋东南典型乡村的革命生产及历史记忆1943-1983)/田野社会丛书

西沟(一个晋东南典型乡村的革命生产及历史记忆1943-1983)/田野社会丛书
作者: 常利兵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72.00
折扣价: 52.60
折扣购买: 西沟(一个晋东南典型乡村的革命生产及历史记忆1943-1983)/田野社会丛书
ISBN: 9787100176767

作者简介

常利兵,历史学博士,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领域为近现代中国农村社会史,尤为注重对历史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农村卫生医疗和农民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关注和研究,在《开放时代》、《中**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读书》、《二十一世纪》(香港)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内容简介

1961年的**,李顺达讲述了自己入*的具体经过: 我记得是1938年那会儿,八路*在太行山建立了抗*根据地。去年有**,我听一个过路的人说,抗***公布了五一减租法令,凡是种地主的地,收五石谷子只交一石租。这消息真把咱们穷人喜坏了。我对俺娘说:“这下咱这点粮食就不会叫郭昭孩全搜刮走了,明年春天还有个活路。”娘听了也高兴来了。收罢秋没几天,郭昭孩就拉上毛驴到我家来了。我见他来了,也没有吭声,也没像往年一样还得给他做顿饭招待他,就用口袋装了七石三斗粮食给了他。他一见我少给了粮,就向我瞪了眼:“为甚少给了我的粮?”“甚也不为,你不知道抗***公布了减租法令吗?按五一减,我就给你这些。”我理直气壮地说。“哼,你这个不要脸的东西,越来越没良心了。当初你从河南上来,要不是你舅舅向我求情才租给你地种,你们早就死得连骨头都叫狗吃了。现在你要坑我,看来是不想种我的地了,那好吧,那块地我收回自己种!”郭昭孩一下子就火了起来。结果,怕人家把地夺回,这次减租没减成,又叫郭昭孩硬威胁着搜刮走了。本来一场好好的希望,结果落了个空,当时我难过的要命,也觉得很窝火,心想他们这些地主怎么就不执行抗***的法令呢?老西沟的十几户佃农向地主闹减租也和我一样,没闹下个甚。因为地主要夺地了,农民就没活路了,所以减不成。后来还听说,沙地栈、池底、古罗等村也是,明减暗不减。一开始吧,我还搞不清咋就减租减不成呢,后来我们一些人碰了碰头,觉得减租失败主要还是地主势力强大,穷人力量分散,没有拧成一股劲。中秋节那天,我挑着担子到县城换东西,无意中碰见了沙地栈的农救会**张魁云。我和魁云曾经在一起给地主打过短工,这几年他又经常到西沟来串门,我俩关系也不错。一见面,他就抓住我的手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又贴出布告了,今年要四一减租。”尽管我俩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但是布告旁边还贴了大大的一张画,画的很清楚,就是四一减租。接着,魁云问我回到西沟减租有没有把握?我说,只要大家齐心就行。他又对我说,一定要沉住气,要下定决心,干到底。 回到村里后,我就在村里宣传开了,说今年县里又公布了减租法令,是四一减租,还是大斗改小斗了。并告诉村民们说,今年我们一定要齐心,争取减租成功。当天夜里,我叫来村上佃户桑云河、张引群、张富则等人到我的窑洞里商量减租的事,*后大家都觉得这次一定要硬到底,扭成一股劲儿。秋收没几天,郭昭孩**个就跑来要我家交租了。见了他之后,没等他说话,我就先说:“去年五一减租没减成,今年是四一减租,还要大斗改小斗,必须得减,这是**法令,你要是不同意就去找**吧。”结果,磨蹭了半天,郭昭孩也没怎样,拉上粮食走了。当时,我心里一下子就感觉到穷人的力量了,有一种胜利的满足感。后来,我带头和村里的佃户一起一一减租成功,把难缠的地主们一一顶了回去。**次减租成功了,真是觉得有盼头了,有希望了,觉得八路*,***就是好,就是能够为穷人办实事的。就在这年的十一月里,记不清哪**了,沙地栈的张魁云忽然来到西沟找我。我正想把前阵子减租的事告他时,没想到他却说:“我全知道了,你带头做得太好了。”一边说,魁云一边拉着我往沟后面的一个山洞洞里走,到了洞里,他小声地问我:“顺达,你愿意参加中国***吗?”一开始我觉得神神秘秘的,于是就问他说:“甚是***?”“***就是为咱们穷人闹翻身的人啊,领导咱们减租的人,就是***啊。”这时我才明白,五一减租、四一减租的法令,都是***颁布的。“哦,原来是***啊,魁云哥,你咋知道这些事了?我当然要参加***了,那咱们去参加吧?”我有点激动和兴奋地说。“顺达,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员了。”魁云严肃地对我说:“*了解到你是个实心实意的老实人,在这次减租斗争中,你表现得很好,带了个好头,能给咱们穷人办事。现在就是*要我来找你,就是为你入*的事来的。”我们俩在山洞里谈了很久。他又向我介绍做***员的条件、斗争的任务和方向,我慢慢开始觉得做个***员不仅要为广大劳动人民的翻身斗争到底,而且将来还要建设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社会。像我这个*人压迫的穷小子,咋能没有信心和决心呢! 在这次谈话没几天,张魁云就要求我填了***,入*仪式也是在山洞里举行的。我记得那天到会的人有二十多个,其中还有路合山、桑三则、王周则、**才,他们都是和我一起给地主打短工的伙伴,没想到又一同加入了***组织。直到这时,我才发现在老西沟发展的不只是我一个,只有在见面开会时才知道。主持会议的我也没想到会是老康,他整天穿的破破烂烂,裹着黑手巾,经常到西沟来收羊皮、卖柿疙瘩,没想到老康还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了。*后,我们几个向*进行了宣誓,我记得有“*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把我的一生献给*的革命事业。就是天大的困难,我也要永远忠实*,听*的话”。 一个典型乡村与它的传奇人物同生共长四十年所经历的革命与生产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