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毒药手帖
ISBN: 9787510898860
涩泽龙彦(1928—1987),小说家、幻想文学翻译家、美术评论家。他自主翻译萨德侯爵、巴塔耶等作家的作品,致力于将西方社会中的文化与思想暗流介绍给日本学界,自己也进行充满暗黑色彩的幻想文学创作,被誉为一代暗黑美学大师。 余梦娇,厦门大学日语系学士、文艺学硕士。译有《原来如此的对谈》(河合隼雄VS 吉本芭娜娜)、《用电影燃尽欲望》(园子温)等。
“毒药”这个词,总是强 烈牵引着罪犯以及浪漫主义 犯罪小说爱好者的心。人们 认为它拥有某种魔幻而魅惑 的余韵。 记得中学一年级时,一 位英语老师曾借王尔德的著 作来说明“押韵”的意思。她 告诉我们有一篇名为“Pen, PencilandPoison”的作品① ,标题就以“P”为“头韵”。 如人所知,这篇王尔德所写 的评传以“绿色研究”为副标 题,主人公既是纤弱的艺术 爱好者,又是恐怖的毒杀惯 犯。该人物在历史上真实存 在过,名为“威恩莱 特”(Wainewright)。 威恩莱特在自己精美的 戒指中藏入印度产的马钱子 (nuxvomica),利用这种 晶体状毒药在庭园和城堡中 杀害了自己的舅父、岳母, 又为了1.8万英镑的保险金 杀害了妻妹和养父。犯下如 此多罪行的威恩莱特,是个 货真价实的毒杀狂魔。 当然,少年时代的我对 王尔德的作品尚不熟悉,但 从英语老师口中倾泻而出的 那个带有魔法般音韵的标题 ——“Pen,Penciland. Poison”,确实决定了我日 后的趣味和美学,种下了一 颗无限延伸的梦幻之核。 其实就算暂且不提我的 个人经验,“毒药”这个词也 从古代开始就和魔法、巫术 关系密切。听说女巫就热衷 使用天仙子(Hyoscyamus ,niger)、颠茄 (Atropabelladonna)、曼 德拉草①、乌头 (Aconitum)、金莲花草 (Trolliushondoens)等植 物。在科学的死因鉴别方法 尚未确立的时代,某人的离 奇死亡经常被认为和恶魔、 巫术有关,因而被视作巫师 的男女常常要为这类死亡事 件负责。 其实,此类事件离我们 并不遥远。能够证明我们人 类精神中寄生的迷信力量是 何等根深蒂固的事件,近来 也时有发生。1958年10月 ,德国北部发生了农民毒杀 自己女儿的案件,其理由竟 是“早产的女婴会成为女巫” 这样的迷信思维…… 人们普遍认为投毒者以 女性居多。这也是统计学上 难以改变的事实。法国著名 作家莫里亚克(Mauriac) 的小说《苔蕾丝·德斯盖鲁 》(Therese Desqueyroux )中有这样一幕:女主人公 苔蕾丝在旅馆房间里拿起针 ,对准照片中男子的心脏, 猛地扎出了一个洞。这一幕 展示了古往今来的女性投毒 者共有的眩晕心理,直截了 当地证明了“毒杀”就处在古 老咒术的延长线上。 据《利特雷辞典》①中 的条目,“毒”是指“可以通 过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 统进入动物体内,损害器官 组织,甚至危及生命,造成 突然死亡的物质的总称”。 这个定义当然有讨论的 余地,不能说在科学上绝对 正确。从希腊的迪奥斯科里 德斯②及古罗马的普林尼③ 至今,不同时代的毒药研究 者,留下了从各自角度出发 的毒物定义。 投毒的方法,也随着时 代和地点的不同而具有各自 的奇异特征。将粉末状毒药 藏在戒指的宝石部分,趁对 方不注意撒入饮品中;将液 体状毒药涂在针尖上,趁握 手时刺人对方的皮肤;在对 方会接触到的卡片、钥匙上 ,事先涂抹毒药等一系列巧 妙的方法,在混乱的文艺复 兴时期甚至被当作权谋术数 的艺术而普遍存在。 手套、长靴、衬衫,甚 至书籍都可以染毒。传说查 理五世的儿子——奥地利的 唐·胡安 (DonJuandeAustria)就因 染在内衣上的毒药而死。蒸 气也经常被用于投毒,阿维 尼翁教廷的克雷芒七世,就 因为吸入火把中的砷散发出 的毒气而死。 德意志皇帝①亨利七世 ,以及路易十三的谋士—— 黎塞留枢机主教②,均因弥 撒时食用了有毒的圣餐面包 而死。或许这些会被视作罕 见的事例,但事实并非如此 ,著名的波吉亚家族的僭主 和拜占庭帝国的女皇可都把 这种渎神行为当作家常便饭 。 P3-6 ◎以小见大的“毒药学”小书 本书论及毒药的分类与分类法变迁、毒杀事件的原因归纳、解毒剂的发明与发展、各式各样的投毒方法……十三篇文章,以时间为经,以“毒药”为纬,编织出小而繁复的文化史挂毯。 ◎科学与巫术角力的文明史 从古代博物学著作、草本书中记载的奇妙现象,到现代化学、生物学、医学的实验与论争,作者将毒药的发展作为人类历史的一个侧面,投射出“神”的隐退与“人”的崛起。 ◎荒谬与猎奇的毒杀案件 古罗马的权力斗争、瓦卢瓦王朝的宫闱秘事、毒药学家争论不休的百年悬案、扑朔迷离的报头新闻……细说从古至今的代表性毒杀事件,带领读者走入历史迷雾之中,探寻投毒杀人的心理动因。 ◎文学作品的暗黑灵感之源 上至荷马史诗、下至现代推理小说,爬梳文学作品中的投毒事例,在莎士比亚、萨德、巴尔扎克、大仲马的作品中,一瞥毒药的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