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集(名家选集卷)/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李贽集(名家选集卷)/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作者: (明)李贽
出版社: 三晋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1.52
折扣购买: 李贽集(名家选集卷)/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ISBN: 978754570008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初到石湖》 [题解] 本诗选自《焚书》卷六。万历十六年(1588)李贽迁居距麻城县三十里 外的在谭湖。友人周柳塘在这里有一座佛堂,李贽在这里息静林泉,这里 真是隐居的胜地。 皎皎空中石,结茅俯青溪。鱼游新月下,人在小桥西。 入室呼尊酒,游春信马蹄。因依如可就,筇竹正堪携。 [新解] 皎皎空中石,结茅俯青溪——洁白的石湖底,因湖水清澈,仿佛石头 在空中一样,临近清澈的溪水建造茅屋。皎皎:洁白。 鱼游新月下,人在小桥西——月光下,鱼儿在清澈的水里游动,人在 小桥西观赏着美丽的景色。 入室呼尊酒,游春信马蹄——进茅屋里喝一杯酒,骑马随意地去游春 。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石湖美景的陶醉。信:听任,任凭。 因依如可就,筇竹正堪携——如果可以靠近朋友的话,就像走路有竹 杖相持,可以得到提携。因依:本意为依靠、依倚,此处引申为朋友、施 主等意。筇(qi0ng)竹:即筇都筇山所产之竹。由于其适宜作杖,所以便成 为竹杖的代称。 [新评] 这是一首写景诗。湖光山色清幽美丽,饮酒游春生活自在,这样美好 的生活得益于朋友们的帮助。 《石潭即事四绝》 [题解] 此诗出自《续焚书》卷五。石潭又名龙湖,是周柳塘的产业。周柳塘 在此有一座佛堂芝佛院。无念和尚是院里的住持,无念以李贽为师,周柳 塘就请李贽居住于此,数年后周辞世,仍让李贽息静林泉,颐养天年。可 见周柳塘与李贽的友谊深厚。 其一 岂为偷闲坐钓台,采真端为不凡才。 神仙自古难逢世,且向关门望气来。 其二 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其三 暖日和烟上碧楼,无情最是此溪头。 伤心欲为前程事,不肯斯须为我留。 其四 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 年来寂寞从人谩,祗有疏狂一老身。 [新解] 岂为偷闲坐钓台,采真端为不凡才——难道是为了留连风景,成为偷 闲的隐者?不是的,探求人生的真谛,才是不平凡的人所追求的。李贽提 醒自己不要留连风景,他的不凡使命是追求人生的真谛。 神仙自古难逢世,且向关门望气来——神仙自古难逢,也不养性求仙 ,来清幽之地不过是便于静心读书而已。 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李贽正沉浸在《楞严经》 的精神世界之中,读这部得万古人心之玄机的著述如沐春风,这样的著作 自然会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看湖上花开自艳、潭水自深, 不为纵横于水上的人而改变,万物各有其性。 暖日和烟上碧楼,无情最是此溪头——暖日和烟登上碧楼,龙潭是最 无情的地方,李贽的侄子贵儿在此溺水,怎能不令人悲哀。 伤心欲为前程事,不肯斯须为我留——想到六十三岁尚无成就,顿生 来日无多之感。 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如果为了追求欢乐取悦世人, 只能空劳精力而失去人生的价值。李贽不贪求欢乐,不愿劳损精神去讨好 世人。 年来寂寞从人谩,祗有疏狂一老身——李贽辞官后流寓湖北,与道学 家耿定向学术见解不同,往复辩难。万历十八年,李贽《焚书》刊行,耿 定向作《求做书》发起了攻击和谩骂。李贽表示决不屈从,任凭别人谩骂 ,我就是如此狂傲的一个老人。谩:攻击谩骂。祗:通“只”。 [新评] 李贽的《石潭即事四绝》描述了在龙潭的生活与心绪,表明他探求真 理,不取悦世人的个性。第一首写李贽来此,不是流连风景,成为偷闲的 隐者,不是养性求仙,成为自在的神仙,而是要探索人生的真谛,静心读 书而已。第二首写李贽在《愣严经》中领悟了万古以来人心之本原。物物 各有其性。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潭水自深碧,不为人纵横。第三首 因事而发,情调悲切。“无情最是此溪头”,可能与贵儿溺水身亡有关。 第四首有感于再次与耿定向论战而写。写出了李贽的个性。他决不曲学阿 世、媚俗从众,坚持人格的独立与反叛精神。这首诗语言平易而内容深刻 ,孤傲的气势,掷地有金石之声。 《庄纯甫还闽有忆四首》 [题解] 这组诗选自《焚书》卷六。庄纯甫是李贽的女婿。经常千里迢迢从福 建来探视李贽。每次来李贽都不太客气,主要是考虑到女儿夫妻分离和不 少的路费。李贽为女儿女婿着想,内心割舍不了亲情。 其一 乘龙人归去,谁复到吾门?薄暮多风雨,知子宿前村。 其二 海物多奇错,蛎房味正清。夫妻共食噉,不得到麻城。 其三 三子皆聪明,必然早著声。若能举孝廉,取道过西陵。 其四 七十古来稀,知予能几时?君宜善自计,莫念出家儿! [新解] 乘龙人归去,谁复到吾门——乘龙快婿已回福建去了,有谁还会来看 我?这是李贽的真情流露,表现了对亲人的依恋之情。李贽弃家别亲,孤 独难奈。 薄暮多风雨,知子宿前村——李贽登高远望,望断亲人的归路,在风 雨黄昏中,亲人走到了哪一程,住宿到哪一村? 海物多奇错,蛎房味正清——女儿女婿团聚欢宴时,享受着海鲜的美 味。 夫妻共食噉,不得到麻城——夫妻二人一起享受美味,为美味未能让 远在麻城的老父亲享用而遗憾。噉(dan):同“啖”,吃。 三子皆聪明,必然早著声——女儿的三个儿子都很聪明,一定会早早 出名。 若能举孝廉,取道过西陵——如果能取得功名,一定会路过麻城,前 来看我。 七十古来稀,知予能几时——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七十岁,来日不 多了。 君宜善自计,莫念出家儿——你们要好好生活,不要惦念我这个出家 之人。 [新评] 李贽希望女婿、外孙能来麻城团聚,又怕他们家人分离,花销路费。 衷肠百结,令人亦随之伤感。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