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宝训/中国佛学经典宝藏

禅林宝训/中国佛学经典宝藏
作者: 编者:徐小跃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禅林宝训/中国佛学经典宝藏
ISBN: 9787506086141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译文 灵源对觉范说:“听说你在岭南的时候,研究《 楞严经》,特意给它加了注释,不是无德无才的人所 能企及的。但是,文字之学不能洞察当世人的性之根 源,只会给后来学道的人增加了解先佛智慧的障碍。 错误在于依靠他法进行注解,这就堵塞了觉悟的大门 。如论资助人之口舌,得此注释可以胜过于浅闻,至 于要廓彻神机,依此终难以使人穷极妙证。所以,对 于修行与知解也会引起很多不一致,从而使得日常应 用和所闻所见的道理更加隐约不明了。” 译文 灵源说:“对于学者的举动措止不可不审察,言 行不可不考证。少言的人未必是愚笨的人,能言的人 未必是智慧的人;质朴的人未必悖逆,奉承的人未必 忠心。所以,善知识不根据言辞去尽施人情,不根据 意气去选择学者。四海的僧徒谁个不想求道?并从中 获得开悟而明见道理呢?但在千百人中难得一二。在 求道的时间里,要修养身心,努力实践,积聚学问, 树立道德,不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参学是不能达到目的 的。偶然做错了一件事,就要被丛林抛弃,那么就终 身不可有所建树。即使是上乘的珠子也不可能没有毛 病,价值连城的璧玉,难免会有斑点。凡是有情的众 生,怎么能没有过失?孑L夫子是圣人了,到了五十 岁的时候还在学习《周易》,还说通过学习《周易》 才能没有大的过失。佛经说:‘不怕意念起,只恐觉 照迟。’况且自有圣贤以来,哪个没有一点过失呢? 在于善知识委曲成全,那么一切东西都不会遗失了。 所以说,巧木匠能根据他要打制的圆形的轮子或方形 的椽子来选用木料,歪的和直的木料各有其用,没有 不能用的废材;一个好的驾驭车马的人能根据险易处 的不同来选用不同的马,从而使良马劣马各得其宜, 而不失掉它们的所赋之性。物既然如此,人也应该如 此。如果人进退行事,随着爱憎的感情,分离结合根 据不同的意趣,那么这就如同木工舍弃了打直线的绳 墨去裁取木材的曲直,称秤的人舍弃了秤锤和秤杆去 较对东西的轻重,即使说技艺精微,也不能没有谬误 。” 译文 灵源说:“一个好的住持应以众人的心为自己的 心,不曾有私心;以众人的耳目为自己的耳目,不曾 扩充自己的耳目。这样就能沟通众人的心志,融会众 人的感情。以众人的心为心,那么我的好恶即是众人 的好恶。所以,好的不邪,恶的不谬。如此,又何用 私自依赖心腹之人,而甘愿接受他们的谄媚呢?既然 以众人的耳目为耳目,那么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我的 所闻所见。所以眼睛无不照明,耳朵无不闻听。如此 ,又何用私自依赖耳目之人,而必定要招致蒙蔽和迷 惑呢?布置腹心,依赖耳目,只是贤达之士力求自己 的过失。与众人有共同的欲望而不照顾私情,那么众 人没有不归心于你的。所以,那些有道德仁义、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