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生命都不朽/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所有生命都不朽/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21.40
折扣购买: 所有生命都不朽/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ISBN: 9787559813626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内容简介

母亲当然亲身经历了这个巨大的变化。可惜,当我同 母亲住在一起的时候,我只有几岁,告诉我,我也不懂。 所以,我们家这一次陡然上升,又陡然下降,只像是昙花 一现,我到现在也不**明白。这个谜恐怕要成为永叵的 谜了。 不管怎样,我们家又恢复到从前那种穷困的情况。后 来听人说,我们家那时只有半亩多地。这半亩多地是怎么 来的,我也不清楚。一家三口人就靠这半亩多地生活。城 里的九叔当然还会给点接济,然而像中湖北水灾奖那样的 事儿,一辈子有一次也不算少了,九叔没有多少钱接济他 的哥哥了。 家里*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 吃得极坏,这个我是懂得的。按照当时的标准,吃“白的 ”(指麦子面)*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次 是吃红高粱饼子,颜色是红的,像猪肝一样。“白的”与 我们家无缘。“黄的”(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颜色都是黄的 )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为伍者只有“红的”。这“红的 ”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但不吃又害饿,我真有点谈 “红”色变了。人死了,但家境依然很好。我这一位** 奶仍然健在。她的亲孙子早亡,所以把全部的钟爱都倾注 到我身上来。她是整个官庄能够吃“白的”的仅有的几个 人中之一。她不但自己吃,而且每天都给我留出半个或者 四分之一个白面馍馍来。我每天早晨一睁眼,立即跳下炕 来向村里跑,我们家住在村外。我跑到**奶跟前,清脆 甜美地喊上一声:“奶奶!”她立即笑得合不上嘴,把手缩 回到肥大的袖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馍馍,递给我,这 是我***幸福的时刻。 此外,我也偶尔能够吃一点“白的”,这是我自己用 劳动换来的。一到夏天麦收季节,我们家根本没有什么麦 子可收。对门住的宁家大婶子和大姑——她们家也穷得够 呛——就带我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里去“拾麦子”。所 谓“拾麦子”就是别家的长工割过麦子,总还会剩下那么 一点点麦穗,这些都是不值得一捡的,我们这些穷人就来 “拾”。因为剩下的决不会多,我们拾上半天,也不过拾 半篮子;然而对我们来说,这已经是如获至宝了。一定是 大婶和大姑对我特别照顾,以一个四五岁、五六岁的孩子 ,拾上一个夏天,也能拾上十斤八斤麦粒。这些都是母亲 亲手搓出来的。为了对我加以奖励,麦季过后,母亲便把 麦子磨成面,蒸成馍馍,或贴成白面饼子,让我解解馋。 我于是就大陕朵颐了。 记得有一年,我拾麦子的成绩也 许是有点“超常”。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 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 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 饼可真是神奇的好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 得吃上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 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 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 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俭年,连这个也吃不 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至手肉类,吃的回忆似乎是一片空白。我姥娘家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