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高点文库.散文-陈彦自选集

制高点文库.散文-陈彦自选集
作者: 陈彦|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制高点文库.散文-陈彦自选集
ISBN: 9787550046801

作者简介

陈彦,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创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等戏剧作品数十部,三次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创作长篇电视剧《大树小树》,获“飞天奖”。著有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喜剧》《星空与半棵树》。《装台》入选2015年度“中国好书”、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获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主角》入选2018年度“中国好书”,获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多部作品在海外发行。

内容简介

"一个清代知县的衙斋生活 在我的家乡陕西省镇安县,有一个清代的知县很有名,他姓聂名焘,字环溪,是湖南衡山县环溪村人。乾隆十三年,也就是距今269年前的夏秋之交,他骑着马——也许是骡子,到镇安上任来了。那年他54岁,也有点老大不小了,在镇安,上了50岁的人,都叫老汉,并且是可以置备棺材板的人了。聂焘是进士出身,又生在南岳衡山这样山川秀丽的地方,家庭生活相对富足,上下几代都饱读诗书,突然被朝廷派到秦岭深处一个山大沟深的小县来,心里自是有些不快。这在他给朋友的信札中有记录:“为报先生春睡熟,道人轻撞五更钟。”他父亲知道后,还对他这种春天睡懒觉的“撞钟”思想,来信批评过。但不管怎样,他还是服从分配,到镇安来了。 镇安县这个地方,现在也是山川秀美之地。交通发达得从西安出发,坐火车就一个半小时;走高速路,从18.2公里长的秦岭隧道穿过去,也就不到一小时的车程。可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的时代,这里的确是“万峰螺旋,幽寂灵回”的“终南奥区”。诗人贾岛,在隐居镇安云盖寺时,曾写过这么一首诗“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宜是老禅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当地老百姓也有这样的谚语“上山碰鼻子,下山蹾沟子,抬头掉帽子”。就是20世纪50年代,在镇安当县长的人,到省里开会,也是自挎一个“盒子炮”,雇人牵着一匹骡子,身后跟着一个扛“汉阳条子”的警卫,来回得走半个多月光景的。最近,凤凰网还以头条新闻的方式,推出过一组被网络广为传播的镇安塔云山组图,称其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房子”,那种在刀削斧劈的高山之巅,临空“垒窠架巢”的技术,至今仍是难以破解的建筑之谜。想269年前,聂知县该是怎样一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走马上任哪!他小小年纪就“束发入学,读书受用,在乎做官”,参加了乡试、会考,又往返京师,进士及第,终于得到一官,却是“入山僻虎狼之窟”“不觉生平意气茫然顿尽”。好在他没有就此消沉,并且在7年后离任时,以“时推陕南第一”的政绩,赢得了“父老攀辕哭”的百姓动情挽留。 20世纪80年代,我曾多次听到有人谈起这个人物,后来,时任镇安县县长汪效常找我说,看能不能把聂焘的故事搞成一个舞台剧,我那时是剧团的专业编剧,按他的想法和要求,先通读了十万字的县志,然后和汪先生一道,创作了《山乡知县》这个戏,并搬上舞台,演出至今。时隔30年后,汪先生已作古,我又一次翻开老家的县志,一页页捧读,随着年龄、阅历,以及时代的变化,这个人物,这些故事,在我脑海中都有了再认识的价值。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县知县,在200多年前留下的,何止是几个赈济灾荒、兴建义仓、廉洁奉公、筑路养蚕的亲民爱民富民故事呢,他留下的是一个地方的风俗、风气与精神脉象。事隔数百年,这些遗存,依然在影响着一方水土的生命质地。那么这个来自湖南的知县,当时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本书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为高标,以“纲举目张”的方法,作家自选散文代表作,来展示中国当代文学优秀卓越的散文经典,以报答广大读者。 ★作家高境悠远、闳言崇议、挚爱深情、才气纵横,思想的成熟度与新锐度、艺术的丰富性与先锋性,在书中尽情展现。 ★展示了名家作品的文学之美。作品高尚雅致的情操、新锐精微的精神气象,具有纵横天地、穿越古今的自由恣肆和思想丰赡的文学品格。 ★相信这套高品质的经典,一定能带给读者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