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孤独不畏寂寞

不惧孤独不畏寂寞
作者: 韦伊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17.80
折扣购买: 不惧孤独不畏寂寞
ISBN: 9787516805909

作者简介

韦伊,80后双鱼女,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一个固执的完美主义者,一个患得患失的文艺女青年。在陌生的街头独自闯荡,在繁华的都市勇敢打拼。曾出版《一个人的北京》。

内容简介

总有一段不可逾越的距离 有一种孤独是,你以为那是他的不足,却始终没 有发现,那其实是你和他之间不可弥补的距离。 (1) 一次,加班到很晚,幸运地赶上了最后一班地铁 回家。途中,偶遇到一个女孩正在给朋友打电话。她 抱怨上司对自己要求太多,不管她做什么,上司似乎 都不太满意。她想再换一份工作,不想活得如此窝囊 ,满心委屈,无处释放。此外,她已经开始投简历了 ,希望朋友预祝她一切顺利…… 看到女孩迷茫而伤感的眼神,正坚强地抬头止泪 。我不禁想到了若干年前的自己。那时,我好像也说 过类似的话,抱怨过同样的事——初做文案时,每当 自己左翻右翻,上找下找,思前想后之余,恭恭敬敬 地把写好的两份文案递交给老板时。本以为会收获一 个令人满意的赞美,他却说,还需细细打磨,细细琢 磨。写得太浅薄,没有意境,多花费点心思。 那时,实在不懂简单的一行字,究竟要看多久, 思几时,方可下笔,让别人满意。我也曾怨恨过那位 挑剔的老板,不管你熬夜、加班到几点,中间的过程 多么辛苦,他一概不闻不问,他只看重结果,你有没 有提交令他满意的文案。 直至今日,我提笔写字,依然有敬畏感。每写一 句话,一篇文,总要前后思量。尤其是短文,更会吃 透每一个字的来源、内涵,再从组合中找到和谐的节 拍,完美的寓意,我把这个步骤称为文案的基本功。 如今,再次看到我最初写的那些文案,顿时会羞 愧不已,暗自惊叫,我当时怎么会那么Low。收到新 人提交上来的文案,我方可体会到老板说那句“细细 打磨,细细琢磨”时的心情,自己甚至没有那位老板 的耐心,去细看每一个新人的文案,或指导他如何前 进。 无法说得太明白,只有让听者慢慢去体会。有一 段距离是,你站在高处,不胜寒,听者却站在低处, 不以为然。 (2) 上大学时,一次4A广告人的峰会,我们的院系主 任李老师被邀请去做开场主持人。李老师虽年过六旬 ,但她备受尊重,除此,她很爱美,那时,她特别喜 欢穿红色的高跟鞋。 那时,我们大一,实在疯狂,无知无畏得可怜。 私底下,我们喜欢给老师起外号,并称呼李老师为李 老太太。当时,并非是出于恶意,但那种好玩的心态 ,在如今看来,依然令我汗颜不止。 作为开场主持人,当李老师介绍一位台湾的广告 大师时,她称呼其为先生。事实上,站起来的却是一 位年长的女士,她面带微笑,彬彬有礼地朝众人点头 ,直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她满头银发的慈善模样。台 下的人哄堂大笑,李老师立刻脸红,但她刻意控制了 自己的情绪,往下的发言依然顺利而行。那时,我们 才疏学浅,始终都不理解,为何会称呼一位女士为先 生。真是懊悔啊,当年因自己的无知,曾让李老师陷 入困境之中。 后来读书,才知,上一辈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女性 ,而后德高望重,老年时,人们会习惯称呼她为先生 。先生这个称谓,对一个女人来说,是一种荣耀,一 种成就。 了解至此,我便心存内疚,久久不能释怀。直至 毕业时,在与李老师合影时,才终有机会说出歉意。 哪想,李老师说自己早已不记得此事,她哈哈一笑, 那笑声中有理解、释然,也有超脱、大度。 在那一笑之间,我顿时觉得自己很Low,和李老 师之间的差距,怎可以光年计算?毕业离校时,我曾 拜访老师,对她一拜再拜,也不足以表达我的崇敬之 情。恩师难忘,难忘师情。 如今,依然不敢贸然地嘲笑某个人,怕是因误会 ,或者自己的浅薄无知,而伤害到别人的才华。久而 久之,尊敬他人,礼仪以待,已成为我敬重他人的准 则,只因怕自己太Low,会牵扯到无辜之人。 (3) 因行业不同,工资待遇也有所差别。与友人聊天 ,每次听到她口中蹦出的年薪百万,便惊诧不已。同 时,内心也会愤愤不平地感慨,毕业年数相差无几, 家境相仿,我们为何竟有如此差距? 再细细听来,友人的爱好更是让自己大跌眼镜。 她喜欢收集名牌手表,梦想着有一日能开上豪华跑车 。 在我所理解的世界中,能有闲暇时间去看一场话 剧,听一场演唱会,去国外旅游,便是梦寐以求之事 。我从不敢想象,像她一样拥有优质的生活,优渥的 薪金。 友人笑言,你所梦想之事,也是一些人不敢想象 的事情。当然,你不敢想象的事,也是某些人正在享 受的生活。生活就是这样,跑到终点,终有礼物,所 以,把梦想的终点定在何方,尤其重要啊! 是的,我们总在羡慕别人的生活,只看到了他们 闪亮耀眼的一面,就不由得心生嫉妒,却从未想过, 这之间产生的距离,只因自己太Low。不止是境界, 还有观念、梦想,以及肯为梦想牺牲的程度。 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努力提升自我,为梦想建一 条通道。把梦梦想的终点设得更远一些,远到有所期 盼,远到有所等待。 与其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妨换到别人 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 P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