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经济管理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90
折扣购买: 管理心理学
ISBN: 9787509657096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成熟于20世纪50年 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管理心理学研究正式进入快 车道。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一、技术经济社会背景 从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至20世纪初,由于 技术和工业革命引发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管理心理学被推到了企业管理的 前沿。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面: (一)技术环境的变化 技术环境泛指根据生产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 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改良、进步状况。在 整个工业革命中,技术环境的重大变化共经历了两次 :1782年,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发明了具有 历史里程碑意义的蒸汽机,解决了大工业发展的动力 问题,使生产力的发展从铁器时代进入了机器时代; 19世纪电磁学的发现,引起了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力 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兴工业部门,从而把 生产力推进到电力时代。 19世纪后半期,欧洲和美国已从早期的机械发明 和简单的工业生产走向迅速发展的重工业时代。特别 是美国,工业生产在19世纪末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美国福特创造了以传送带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采 取流水作业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生产线 。仅仅一年时间,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十几倍。美国福 特T型汽车的生产自1904年到1921年,仅十几年的时 间汽车年产量增加了549倍,成本降低2.4倍。 工业革命后的大机器生产时期,发生了人机关系 不相适应的现象。大机器生产条件下,工人被分配到 流水线上,操作简单,看不到自己制成完整的产品, 体验不到“成就”的乐趣,而且延长劳动时间,加快 机器的运转,加剧了生产线作业工人的不适应,给生 产管理带来了困扰。由此促使管理学家、心理学家、 社会学家关注人机矛盾问题。一些心理学家指出,当 时的机械设计往往只从力学观点出发,而对工人使用 机械是否适应缺乏研究,结果不仅浪费了人力,而且 酿成许多差误和事故。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人们已日渐认识到,在人机系统中,人是占主导地位 的。工业心理学的研究从人如何适应机器向机器怎样 适合于人转变。其结论是,人与机器应相匹配,才能 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要解决生产力迅速发展时期的 劳动力素质问题。劳动力素质包括劳动者的体能和智 能。复杂的机器生产,具有产量大、速度快、精确度 高的特点,要求人具有与其相适应的智能。20世纪40 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电视工业、原子能电站、宇 航工业的发展,脑力劳动的比重随之不断地提高。 以上问题均是管理的问题,然而进入管理的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