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支撑性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支撑性研究
作者: 金汉信//邱玉琢//乔均|责编:张红燕//张婷//孟婷
出版社: 中国财富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9.20
折扣购买: 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支撑性研究
ISBN: 978750477471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4.1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核算体系构建 4.1.1基本原则 在建立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核算体系时,应遵循完整 性、科学性、可比性、系统性、代表性等原则。除此外 ,还应满足三大需求:一是充分满足政府决策与管理的 需要;二是充分满足以增加值核算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 算要求;三是充分体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求。 充分满足政府决策与管理的需要指生产性服务业统 计核算体系的建立,要考虑政府监管和决策信息的需求 ,全面反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使各级领导准确 地把握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规模、发展水平、结构特征 和未来趋势。 充分满足以增加值核算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要求 指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服务业增 加值是反映服务业发展变化的核心指标。所以,生产性 服务业统计应该以“增加值”为核心指标,与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接轨,以反映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规模、发展水 平及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有利于统计 资料信息的纵横对比。 充分体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求指根据生产性服务 业分工细、差异大、变化快的特点,其统计制度应考虑 基层企业实际情况,尽量便于数据资料的收集,尽可能 利用现有的统计报表,不增加企业负担。指标设置兼顾 现行统计和财务体系,便于上下衔接和调查的实施。 4.1.2指标体系选择 由于生产性服务业涉及的行业门类繁多,行业间各 企业指标差异性较大,经济核算相对复杂,仅用一组指 标难以反映各行业的特色。因此,在建立生产性服务业 统计核算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各项指标设置的原则。一 是指标要以反映行业的总体状况为重点;二是设置的指 标要科学合理,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发展现状, 更要注重指标数据采集的可操作性;三是指标的定义要 明确、严谨和唯一;四是设置的指标要满足增加值测算 的需要。据此,我们设计的生产性服务业指标体系由共 性指标、个性指标组成。 共性指标指一些单位和企业共同拥有,可以便捷地 从现行的定期报表中取得的指标。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 大类:第一类是单位基本情况指标,反映企业的基本属 性。第二类是人力资源指标,反映企业从业人员状况和 从业人员报酬情况。第三类是经营状况指标,反映企业 的经济效益、盈利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偿债能力。 个性指标即业务活动指标,主要是根据各行业以及 企业的业务经营特点分别制定。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门类 繁多,行业间以及各行业内企业间差异大,经济核算复 杂,仅用共性指标难以反映各行业各自的特色。只有根 据每个行业的特点设立1~3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性指标才 能更加准确地反映每个行业的经营特点和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