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9.10
折扣购买: 成语故事/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
ISBN: 9787213048135
。。。
商末,纣王昏庸无道、挥霍无度,天下百姓怨声载道。姬昌是西方诸 侯国的首领,他决定顺应民意,推翻纣王的残暴统治。可惜,他未能实现 自己的愿望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姬发继承了王位,就是周武王。 周武王聪明贤德,年轻有为。他在军师姜太公和两个弟弟周公旦、召 公奭的帮助下,积极练兵,并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伐商。双方在牧野展 开大战,武王的军队越战越勇,而纣王的军队却毫无战斗力——将士们早 就不愿为丧心病狂的纣王卖命了,他们掉转武器,投奔到周武王的一边。 周武王的军队乘胜追击,很快攻克了商的都城朝歌。纣王走投无路,于是 在鹿台点火自焚。商朝就此灭亡了。 纣王死后,周武王并未感到轻松,因为要想尽快结束战乱、安定天下 ,必须首先安顿好纣王留下的军队。他征询姜太公的意见。太公说:“我 听别人讲:喜欢一个人,就会连同喜欢他屋顶上丑陋的乌鸦,而憎恨一个 人,就是看到他家的墙壁,也会深恶痛绝。这句话很明白,大王应该杀掉 那些将士,斩草除根,不留祸患,只有这样,才可以稳住大局,统治天下 。” 周武王不同意姜太公的意见,就问召公奭。召公奭说:“将士中有罪 的杀掉,无罪的放掉,大王以为如何?” 武王仍觉得不满意。这时周公旦站出来说:“大王取得了天下,应该 以仁德感化百姓,既不偏爱自己的亲友部下,又能尊重其他人,这样才能 平服民心。我看应该让纣王的部下回家务农,与家人团聚。这样既去除了 敌对势力,又让他们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大王觉得怎样?” 武王听后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得到了安邦治国的良策,于是他按周公 旦的建议治理天下,使周朝不断强盛起来。 武王虽未采纳姜太公的建议,但“爱屋及乌”却成为千古流传的一句 成语。 安居乐业 释义 本义是守旧,不思进取,在已有的生活环境中无忧无虑,和和美美地 过日子。后来这种消极的思想在人们向美向善的愿望中变成了表示生活美 满、安定的意思。 出处 《老子》 故事链接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比较崇尚自然,所以他 反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变迁,认为物质的丰富和文化的繁荣发展会破坏人们 安静平和的生活。老子推崇“小国寡民”的思想,赞成人们过那种“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 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就是老子向人们 描绘的他心中的“理想国”: 人们稀稀落落地居住在一个个小国家里,不使用那么多的器具,也不 会因迁移而劳累丧命,车船无人坐,兵器没人用,记事还用古老的结绳方 法;人们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吃得香,穿得舒服,住得安适,满足于这种风 气习俗;这一个个国家就像是邻居,抬眼望得见房舍,鸡鸣犬吠的声音彼 此都听得见;人与人之间没有争吵,没有战争,各自悠然自得地生活,到 死也互不往来。 按兵不动 释义 原指军队暂不行动,以待时机。现多指接受任务后不愿行动,坐以观 望。 出处 《吕氏春秋·召类》 故事链接 春秋末年,卫国是一个弱国,受晋国压迫。卫灵公不甘于这种受压迫 的情况,所以励精图治,与齐国交好,并与晋国断绝了关系。 晋国的执政官员赵鞅不能容忍卫国的行为。他派大夫史默去卫国了解 情况,希望他一个月内回来汇报。 谁知史默一个月后没有回来,许多人都建议赵鞅赶快出兵。他们认为 ,卫国是个小国,兵力不足,晋国一定能打败卫国。 赵鞅不想打无准备之仗。他打算等史默回来以后再作决定。 半年以后,史默终于回来了。他详细讲述了卫国的多项准备: 首先,卫国任命曾经受过陷害的贤臣蘧伯玉为相国,因为全国百姓都 很佩服他。 其次,卫国想出各种方法调动国民反抗晋国的积极性。卫灵公派大夫 王孙贾向国人宣布:晋国要卫国的人质,谁家有女儿、有姐妹的,每户都 要抽一个女子去。消息传开后,卫国人民都痛骂晋国。 为了让大家对这个消息确信无疑,王孙贾真的挑选出一些大夫的女儿 ,准备送往晋国。卫国人都前去阻拦,大家纷纷表示,坚决和晋国奋战到 底,决不当晋国的奴隶。 另外,孔子到了卫国,他的弟子子贡给卫灵公出谋划策。 史默最后说,卫国已经在方方面面都作好了与晋国打硬仗的准备。 赵鞅听了史默的介绍,认为应该等待时机,下令军队等候命令,作好 充分准备再行动。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