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央编译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11.80
折扣购买: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ISBN: 9787511728692
谈旭,资深心理医师,在青少年心理学领域上有着深刻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国内外多家报纸、杂志专栏作者,发表作品几十万字。曾编写《孩子,你是妈妈不得不做的事业》、《影响孩子一生的12个关键词》、《爸爸我们去哪儿——世界具影响力名人的100个父教法则》等多部教子、励志类图书。
2.孩子愤怒的时候,妈妈要理智 不管是看到别人发火还是自己感觉气愤,愤怒总 是令人感到不舒服,而看到自己的孩子生气更加令妈 妈们难以忍受。为了缓解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妈妈通 常会要求孩子“别哭”或者说“没什么好哭的”之类 的话。正是在这些时候,孩子心中种下了不良的宣泄 愤怒的种子。 妈妈让孩子压制愤怒情绪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 在长大后因为这些被压抑的情绪而爆发。害怕自己愤 怒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倾听愤怒所要传递的信息。所以 ,与其告诉孩子愤怒是不对的,“幸福的家庭”从不 会发火,或者怒火最终将导致暴力与恐惧,不如教育 孩子愤怒没有错。愤怒是自然的,是普通的。我们要 以健康的方式体验它、表现它。 豆豆坐在餐桌前,一一看过桌子上的菜。妈妈将 盛好的饭放在她面前,豆豆却将碗用力推了出去,对 妈妈愤愤地说:“我不吃了。”妈妈不解地问:“为 什么不吃了?”豆豆回答说:“没有我喜欢吃的。” 爸爸劝豆豆说:“乖孩子,这么多菜呢,来,尝 尝这黄瓜片,特别好吃。”爸爸说着便给豆豆夹了几 片黄瓜。豆豆看着碗里的菜,更生气了,她哭着喊: “我不吃,我不吃,我就不吃。” 妈妈赶紧过来哄她,将勺子放到豆豆嘴边说:“ 乖,来尝尝,就尝一口,可好吃了,豆豆一定会喜欢 的。”豆豆推开妈妈的手,从凳子上跳了下来,躺在 地上,手乱抓脚乱踢,哭闹着就是不吃。 爸爸本想发火,却被妈妈制止了。妈妈抱着豆豆 说:“乖乖,妈妈知道豆豆想吃鸡蛋,妈妈这就去给 豆豆做,马上就好了。” 哭是孩子的法宝,在孩子眼里,只要一哭闹,自 己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而在面对孩子哭闹的时 候,很多父母也会很快地举手投降。孩子之所以喜欢 哭闹,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对抗家长的有效“武器 ”。 其实,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有了情绪。在最初的两 年里,其情绪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一般来说,在孩子 半岁以后,其情绪就表现得很明显了,随着孩子年龄 的增长,其情绪表现就会越发突出。而妈妈们常说孩 子发脾气,一般是指那些消极情绪,比如愤怒、哭闹 、耍赖等。在孩子不到一岁的时候,其发脾气背后的 原因本质上大多是合理的,只是那样的表现形式让妈 妈们觉得不大喜欢。孩子一岁以后,才逐渐有了故意 用脾气操纵家长的行为倾向。 吃完晚饭后,安婷在给儿子瑞阳放好儿歌后,就 去给瑞阳做手工。那首儿歌很短,没过多久,瑞阳就 不停地叫妈妈给他重放。安婷放了几次之后,便没有 再管瑞阳,而是专心地做手工。 等到过了10分钟左右安婷想起瑞阳的时候,发现 他已经把护手霜抹在了脸上、衣服上,沙发上也被弄 得到处都是。最让安婷生气的是,电脑被儿子弄关机 了,而且上面也有护手霜的痕迹。安婷生气地冲儿子 大吼道:“你看你像什么样子,一瓶护手霜都被你浪 费了,看看你的衣服上、脸上,快点自己把脸洗干净 。” 瑞阳洗完脸后就上床了,睡觉之前,安婷像往常 那样讲故事给他听。安婷一个接一个故事地讲着,讲 得自己都快睡着了,瑞阳还让她继续讲。突然,安婷 想起阳台上的衣服还没有收,就去收衣服。衣服还没 有收完,安婷就听到了瑞阳在屋子里撕书的声音。当 安婷跑进房间的时候,瑞阳已经把书撕得差不多了。 看到瑞阳愤怒的眼神,想想自己之前对儿子的怒吼, 安婷把要骂出口的话咽了回去。她平复了一下自己的 心情,然后到床边摸着瑞阳的头说:“瑞阳是不是对 妈妈有意见呀?之前妈妈骂你,你是不是很生气?妈 妈在这里向你道歉。但你也有不对的地方啊,以后妈 妈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你可以大声地喊妈妈,但不可 以这样乱撕乱弄,否则妈妈会不喜欢你的。” “妈妈,我再也不这样做了,我要妈妈亲亲。” 安婷亲完了之后,瑞阳就乖乖地睡觉了。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一些妈妈可能会说:“我 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给你吃,给你喝,你还有什么 不满意的?有什么资格和我发脾气?”也会有一些年 轻的妈妈觉得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坏,已经到了无法容 忍的地步,为了让孩子改掉这种习惯,她们常常粗暴 地打断孩子所表达的愤怒和不快,甚至会大打出手。 这些都是错误的。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身的需要,他们也需要发泄 自己的不满和愤怒。所以,妈妈要先学会接纳孩子的 愤怒,容忍孩子发脾气的行为,让孩子的不满得到更 多的宣泄,这和毫无原则地溺爱完全是两码事。 妈妈要避免用愤怒去响应孩子的愤怒,因为那会 使孩子的情绪发酵扩大。最好的做法是以平静、温和 的声音响应孩子,如此,你才能引导孩子的行动,同 时,你也以自己的行为为孩子示范了你希望在孩子身 上看到的行为。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