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作者: (美)马修·克劳福德|译者:粟之敦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45.90
折扣价: 24.79
折扣购买: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ISBN: 9787213060700

作者简介

马修·克劳福德,政治哲学博士、摩托车修理工。 不到14岁就在社区担任电工的助手,15岁成为保时捷汽车修理店的修理工,从高中到大学的7个暑假都在兼职做电工。 大学毕业后继续电工的生活。后来因为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政治哲学博士。 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华盛顿的一家智库工作,5个月后离职开办了自己的摩托车修理店。

内容简介

但不是人人都待在办公室里上班。事实上,阶级 冲突正在酝酿之中。 尚未同化的移民聚集在美国的东部城市,芝加哥和其 他地方也出现了 严重的工人暴力行为。那些城市里的上层阶级正沉迷 于工艺理想之中。 对他们而言,工人阶级只要在劳动中找到乐趣,就会 对自己拥有的物 质条件感到满意,这点不言自明。工艺课程可以被用 于推动手工劳动 的适度发展。上层阶级的假设是,任何的工作,只要 用适当的精神去 完成,就是“巧工”。这项运动的发起本出于对工匠 的尊重,现在却变 成了为工厂工作进行辩护的理由。正如李尔斯所写: “手工艺倡导者将 注意力从劳动条件转移到了工人们的思想状态,于是 不管工作何等单 调,他们都可以对其价值进行颂扬。” 1917年颁布的《史密斯一休斯法案》为手工 艺培训提供了两种形式的联邦资金资助:将其纳入联 邦政府的普通教 育体系,以及单独推出职业培训课程。现代工艺课的 出现,同时也反 映出了工艺美术运动对文化的影响。管理阶层的孩子 们可以将工艺课 作为大学预科课程的补充,比如做一个喂鸟器挂在妈 妈的厨房窗户上; 而工人的孩子们则通过现在所谓的“工业艺术”教育 来适应社会生活, 树立适合他们身份地位的劳动观念。 这种社会化的需求,并不仅是为了同化来自南欧 和东欧的这些缺 乏新教徒工作伦理的移民,也被当成广大劳工阶级的 需求。但这种社 会化并不仅限于此,它被视为更广泛的工人阶级的必 需品,因为以前 提供此类社会化功能的机构(例如学徒制度和同业公 会传统)已经被 新的用工模式摧毁。在1915年提交美国劳资关系委员 会(United States Commission on Industrial Relations)的报告中 ,罗伯特·霍克西(Robert Hoxie)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很显然……如果没有其他形式的工业教育出现 ,对学徒制 度的疏忽必定会影响本地工人阶级的效率。科学的管 理者们痛 苦地抱怨他们必须从水平低下、目无法纪的应征者中 招聘自己 的工人;相比之下,20年前来应征工作的都是能干高 效且自重 的工匠。” 不用说,“科学的管理者”更注重“效率”,而 非“自重”,虽然这 两者密不可分。当工人们的劳动价值因为自动化而被 降低时,如何让 工人们做到高效专注,成为一个难题。手工劳动带来 的满足感曾是一 种动力,但现在已经被意识形态取代;工业美术教育 目前关心的是道 德培养。李尔斯写道:“美国手工艺的宣传者们将工 匠精神视为……一 种社会化的工具,不再努力振兴那些可以带来快乐的 劳动。手工艺培 训对底层阶级来说,是在为进入生产线工作打基础, 对中产阶级来说, 则是一种教育或休闲活动。” 《史密斯一休斯法案》将工艺课纳入职业教育和 普通教育,并为此 提出了两个理由,但只有普通教育强调通过对有形事 物的操作来学习 美学、数学和物理原理。这在当时并不奇怪,因为该 法案是在亨利·福 特(Henry Ford)发明流水线4年之后才颁布的。新出 现的双轨教育机 制反映了流水线将体力劳动的认知因素与动手因素分 离开来。这种思 考与动手的分离一直流传下来,使我们现在有了白领 (脑力劳动)和 蓝领(体力劳动)的区分。 甚至是现在,教育系统似乎也在依据两个因素的 分离进行分类, 但这其中存在两大错误。首先,根据这种分类,所有 蓝领工作都无需 用脑;其次,白领工作始终被认为是一种脑力劳动。 而证据表明,资 本主义最新领域就在把以前用来对付工厂工作的方式 ,拿来对付现在 的办公室工作:将其中的认知元素抽光。矛盾的是, 教育者若想把学 生带向充满认知的工作,最好的做法或许就是回到手 工艺,将其建立 在更扎实地了解这些工作到底是什么的基础上。 这需要勇气。所有高中校长都宣称自己的目标是 “100%的大学入 学率”,否则他们就会被指责是在给“期望值设置过 低”找理由,并会 被愤怒的家长们踢出学校。这种愤怒难以对抗,因为 它承载着平等主 义的道德力量。但这种愤怒也很势利,因为它将手工 艺视为“低下的” 行业。最好的民主教育既不势利,也不追求平等主义 。相反,它让普 通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一切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这 个被动性和依赖 性不断增长的奇怪时刻,让我们承认勤劳可靠的工作 者也是优秀社会 成员吧:他们从那些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实物中获得 真正的知识。 手工艺工作是否可以给人带来体面的生活?或者 ,我们是否正走 向后工业社会,不再需要手工工作?还是我们早已处 于这种状态。知 识经济的经济原则是什么?本书的目的在于探讨人类 靠手工业获得繁 荣发展的可能性,因为该行业有丰富的认知挑战和精 神食粮;本书并 非旨在表述政治立场,或者就经济提出有事实依据的 主张。但有些经 济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质疑后工业社会,为我们的质疑 开辟更宽阔的道 路,对于这些观点,我们也不妨加以思考。P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