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舌诊

图解舌诊
作者: 罗大伦/著
出版社: 江西科技
原售价: 49.90
折扣价: 29.00
折扣购买: 图解舌诊
ISBN: 9787539062419

作者简介

\\\\\\\"罗大伦 中医诊断学博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嘉宾,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前主编,当归中医学堂特邀讲师。专门从事舌诊研究多年,博士论文亦为舌诊方向内容,在《百科全说》《养生》《X诊所》等多个电视节目中受邀做舌诊专题,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已出版《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图解舌诊》《救命之方》《弟子规说什么》等畅销著作。 \\\\\\\"

内容简介

2 舌诊是望诊中最直观的 那么望诊中什么最直观呢?就是舌诊。 望诊是随着中医一起出现的,在《黄帝内经》里 讲述望诊的内容很多,包括望面色、望神态等。而舌 诊出现的年代比较晚,且内容很少。《黄帝内经》里 面对舌诊只有一些简单的描述。舌诊是在金元时期才 真正出现的,但之后并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而是后来 到了清代的时候,才跟温病学说一起发展起来。 那么,舌诊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 原来,在金元时期出现过一本书——《敖氏伤寒 金镜录》,是中医舌诊的第一部专著。内容是专门论 述舌诊的,但讲得相对简单,把舌诊和患外感的伤寒 病对应了,提出什么颜色的舌头代表疾病的什么阶段 ,外邪到达“六经”的哪一经了,同时配图说明—— 当时画的图很有意思,都是彩色图,而且怕彩色失真 ,又标上对于颜色的文字说明。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 姓敖的医生,但是具体叫什么名字人们已无从知晓( 很多人以为敖姓是少数民族,其实不是,敖是汉族最 古老的姓氏之一),这位了不起的医生的名字没有流 传下来,非常遗憾。而书出来以后,大家也没有重视 ,因此几近失传。 明代有个太医院的院长叫薛立斋,他在北京的时 候发现有位大夫看病如神,效果比别人都好,就很惊 讶,遂问大夫:“你有什么本事看病这么准?”大夫 不告诉他为什么。薛立斋就观察,发现这大夫看病的 时候都会看病人的舌头,薛立斋就觉得奇怪了,这个 方法以前没有见过啊——因为以前中医只是号脉。他 又问大夫从哪儿学的这个功夫,但那人始终不说。 后来薛立斋到了南京太医院,有一天他在书库翻 书时,找到一本旧书——《敖氏伤寒金镜录》。翻开 一看,这本书里边有很多关于望舌头的内容,他立刻 就明白了,原来那位大夫看的是这本书。薛立斋的境 界比较高,他没有把这本书藏起来,而是把书给翻印 出版了,也是按照原书的颜色,怕颜色失真,还在图 边标上文字说明。从此以后,舌诊才大行其道。 舌诊出现以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个时 候,恰恰又赶上了温病学说正在萌芽。那么,这温病 学说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从金元以后到明代,温病学说开始出现了 ,这是与瘟疫相关的,因为明代社会比较动荡,人民 很贫穷,瘟疫不断;一旦瘟疫流行,就会有成千上万 的百姓患病。此时,患者多呈现热证,按以前治疗伤 寒病的散寒方法治行不通,而医生对此又普遍经验不 足。所以,急需一种新的治病思路和理论出现。《敖 氏伤寒金镜录》这本书正是把舌诊跟热证联系起来了 。因为人体越热,舌象(包括舌苔和舌质)的变化越 明显。 当时,有位叫吴又可的医生写了一本书叫《温疫 论》,当时人们还用温热的“温”,而不是病字旁的 “瘟”。书中论述了瘟疫的来龙去脉,认为这些瘟疫 以热邪居多,需要鉴别,就把舌诊和瘟疫联系了起来 。 研究瘟疫的医家怎么来标示热呢?之前,人们认 为所有的外邪外感病都是受寒导致的,而吴又可说不 一定,他认为还有因受热邪而患病的。那么怎么能证 明病人是受热邪了呢?吴又可发现,舌象是最有力的 证据。因为人受热邪,舌象变化最明显,舌苔会变黄 ,舌质会变红,而通过诊脉却未必能诊断得那么清楚 。 就这样,明代后期到清代的时候,从瘟病里边又 分出一个学术分支,叫温病。医生们发现,并非所有 的情况都是瘟疫,热邪也会引起普通的外感,于是起 名叫温病。结果温病学派发展越来越大,后来甚至把 瘟疫的诊治内容收到了自己的体系中。这就形成了我 们现在说的伤寒、温病两大学派。 之后,人们又慢慢发现:通过舌诊诊断,能把内 伤病也看得很清楚,于是舌诊与内伤疾病也建立起了 联系。这样一路发展到清代,舌诊就基本成形了。 到清代晚期的时候,舌诊基本完成了学说的建立 ,体系非常完整。 到现代,人们运用更加丰富多样的科技手段来分 析舌诊,分析它为什么会准确反映人体的变化。比如 说,舌苔是什么构成的,舌苔里边到底有什么等。经 过分析,人们发现舌苔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丝 状乳头,还有食物残渣、各种微生物等。人们还研究 了当丝状乳头充盈的时候,舌苔有什么变化等内容, 分析得越来越细。这样,我们就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舌诊是非常准确的,舌象能更直观地反映我们身体 的情况。(P22-24) \\\\\\\\\\\\\\\"★《图解舌诊》自上市以来,已成功帮助无数中医知识零基础的读者学会自检并成功调理好了体质,备受读者赞誉。在2018年修订升级版中,我们针对当下常见的气虚、阳虚体质,为广大读者补充了新的实用补养方,更为阴虚体质之人贴心列出宜常吃食物,让大家能通过日常饮食轻松调理身体。 ★诊断是分析疾病、保证健康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步一旦错了,到了后面越容易出问题! ★7种不同体质人群特征、30种舌象的准确分析、25种有效调理体质的方法,让您随时知道自己和亲人的身体状态如何,随时调整,随时改善。 ★现在,很多普通百姓有病往往遭遇过度体检,接受过度医疗,从而耗费大量精力与财力,同时还极大伤害了身体;这一切都因现代医学的局限和人们对身体的无知,所以疾病来临时不能未雨绸缪,小病拖成大病,生命毫无质量可言。其实,疾病来临前舌头必有征兆,每天日观舌象就能未卜先知,继而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快速将身体调理至正常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