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149.00
折扣价: 96.27
折扣购买: 中国全史(上下)(精)
ISBN: 9787505736702
王桐龄(1878-1953),我国现代的历史学家。号峄山,河北任邱人,曾任北京政府 参事,后应聘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北京师范大学后,任教授,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间曾任系主任,并先后在北京法政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 峄山先生少年时中过秀才,又是国内早一批出国留学的历史学者。他是早使用历史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国史的学者之一。 峄山先生著作丰硕,所著有《中国全史》、《东洋史》、《中国民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儒墨之异同》、《局俭堂诗存》等书,并撰译论文数十篇。
一日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吾党常言二十四史非 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其言似稍过当,然按之 作史者之精神,其实际固不诬也。吾国史家以为天下 者君主一人之天下,故其为史也,不过叙某朝以何而 得之、以何而治之、以何而失之而已,舍此则非所问 也。昔人谓《左传》为相斫书,岂惟《左传》,若二 十四史,真可谓地球上空前绝后之一大相斫书也。虽 以司马温公之贤,其作《通鉴》,亦不过以备君主之 浏览,其论语无一非忠告君主者。盖从来作史者,皆 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 。其大弊在不知朝廷与国家之分别,以为舍朝廷外无 国家,于是乎有所谓正统闰统之争论。有所谓鼎革前 后之笔法。如欧阳公之《新五代史》,朱子之《通鉴 纲目》等。今日盗贼,明日圣神,甲也天命,乙也僭 逆,正如群蛆啄矢。争其甘苦。狙公伺狙,辨其四三 ,自欺欺人,莫此为甚。吾中国国家思想至今不能兴 起者,数千年之史家岂能辞其咎也。 二日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 。舍英雄几无历史。虽泰西良史,亦岂能不置重于人 物哉?虽然,善为史者,以人物为历史之材料,不闻 以历史为人物之画像。以人物为时代之代表,不闻以 时代为人物之附属。中国之史,则本纪列传,一篇一 篇,如海岸之石,乱堆错落。质而言之,则合无数之 墓志铭而成者耳。夫所贵乎史者,贵其能叙一群人相 交涉相竞争相团结之道,能述一群人所以休养生息同 体进化之状,使后之读者爱其群善其群之心油焉生焉 。今史家多于鲫鱼,未闻有一人之眼光能见及此者。 此则国民之群为群智群德所以永不发生,而群体终不 成立也。 三日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凡著书贵宗旨。作史 者将为若干之陈死人作纪念碑耶?为若干之过去事作 歌舞剧耶?殆非也。将使今世之人,鉴之裁之,以为 经世之用也。故泰西之史,愈近世则记载愈详。中国 不然,非鼎革之后,则一朝之史不能出现。又不惟正 史而已,即各体莫不皆然。故温公《通鉴》,亦起战 国而终五代。果如是也,使其朝自今以往永不易姓, 则史不其中绝乎。使如日本之数千年一系,岂不并史 之为物而无之乎?太史公作《史记》,直至今上本纪 ,且其记述不少隐讳焉,史家之天职然也。后世专制 政体日以进步,民气学风日以腐败,其末流遂极于今 日。推病根所从起,实由认历史为朝廷所专有物,舍 朝廷外无可记载故也。不然,则虽有忌讳于朝廷,而 民间之事,其可纪者不亦多多乎,何并此而无也。今 日我辈欲研究二百六十八年以来之事实,并无一书可 凭借。非官牍铺张循例之言,则口碑影响疑似之说耳 。时或借外国人之著述,窥其片鳞残甲,然甲国人论 乙国之事,例固百不得一。况吾国之向闭关不与人通 者耶,于是乎吾辈乃穷。语曰: “知古而不知今, 谓之陆沉。”夫陆沉我国民之罪,史家实尸之矣。 四日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人身者,合四十余种 原质而成者也。合眼耳鼻舌手足脏腑皮毛筋络骨节血 输精管而成者也。然使采集四十余种原质,作为眼耳 鼻舌手足脏腑皮毛筋络骨节血输精管,无一不备。若 是者可谓之人乎,必不可,何则,无其精神也。史之 精神为何,理想是已。大群之中有小群,大时代之中 有小时代。而群与群之相际,时代与时代之相续,其 间有消息焉,有原理焉。作史者苟能勘破之,知其以 若彼之因,故生若此之果,鉴既往之大例,示将来之 风潮,然后其书乃有益于世界。今中国之史,但果然 日某日有甲事,某日有乙事。至其事之何以生,其远 因何在,近因何在,莫能言也。其事之影响于他事或 他日者,若何当得善果,当得恶果,莫能言也。故汗 牛充栋之史书,皆如蜡人院之偶像,毫无生气,读之 徒费脑力。是中国之史,非益民智之具,而耗民智之 具也。 以上四者,实数千年史家学识之程度也。缘此四 弊,复生二病: 其一,能铺叙而不能别裁。 英儒斯宾塞曰:“ 或有告者曰:‘邻家之猫昨日产一子。’以云事实, 诚事实也,然谁不知为无用之事实乎?何也?以其与 他事毫无关涉,于吾人生活上之行为毫无影响也。然 历史上之事迹,其类是者正多。能推此例以读书、观 万物,则思过半矣。”此斯氏教人以作史读史之方也 。泰西旧史家固不免之,而中国殆更甚焉。某日日食 也,某日地震也,某日册封皇子也,某日某大臣死也 ,某日有某诏书也,满纸填塞皆此等邻猫生子之事实 。往往有读书一卷,而无一语有人脑之价值者。就中 如《通鉴》一书,属稿十九年,别择最称精善。 (P00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