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归宗(证券投资方法思考与回顾)

万法归宗(证券投资方法思考与回顾)
作者: 陈立辉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30.40
折扣购买: 万法归宗(证券投资方法思考与回顾)
ISBN: 9787547007198

作者简介

陈立辉,男,1964年出生,天津商学院企业管理本科毕业,武汉大学哲学硕士毕业,先后从事过出版、经济研究、企业管理等工作,并长期参与和关注股票、期货、外汇市场,近年专职于资本市场投资及技术研究与教育培训,理论基础牢固,知识面宽广,实战经验丰富;已出版图书《散户法宝》等。

内容简介

证券市场是人类生产方式从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之后的必然产物。 在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中,生产者以直接获得产品为目的,农民种田是为 了获得谷物,牧民放养是为了获得畜牧。但进入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之后, 生产者生产的目的就不再是产品本身,而是蕴含在产品中的普遍价值或交换 价值,也就是既能充当交换媒介又代表物质财富的货币。这样,货币就慢慢 成为具有抽象财富意义的象征,而具体的物质财物如土地、机器乃至比较抽 象的物质如人力、无形资产,都可以用货币来数量化。 由货币这种财富象征的独特功能,可以进一步延伸出两个新的功能:一 是将物质财富证券化和标准份额化,也就是虚拟化,使财富能实现无障碍地 流动,财富的流动就不必真正将具体的物质搬来挪去,只要进行证券交割就 可以了;二是信用体系的建立,不仅证券、存折、合约(即标准化合同)等是 一种信用,连货币本身都是一种信用,其所代表的物质或真实财富,必须靠 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才能得到保障,要是一方或双方可以随意推翻不认账的 话,那整个社会就乱了套。 但是,物质财富的证券虚拟化和信用体系的建立,只是证券市场形成的 充分条件,仍需要其他必要条件,而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资源效率的优化,就 是证券市场产生的必要条件。在最初的市场经济中,只存在资本与商品之间 (尽管通过货币实现但本质未变)、资本与劳动力之间两种最基本的交换方式 ,前者就是我们熟悉的买卖关系或市场营销,后者就是我们熟悉的公司与员 工关系,现在称之为资本和人力资源配置。但只有这两种交换体系还很不够 :一方面,任何一家企业的资本都是有限的,而生产的规模则需要不断扩大 ,这样,企业必须从外部获得资本才能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扩张,虽然借 款是一种常用的方式,但借款的时间约束性太强,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另 一方面,有些经营不善的企业想要退出经营,有些企业想要卖掉原有的生产 设备转向新的行业,等等。在这两种发展需要的推动下,市场经济的交换必 须从原来的资本与商品、资本与劳力两大领域进一步扩大到资本与资本之间 ,这种资本与资本的交换,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证券市场,也叫资本市场。 由于资本市场是通过虚拟的财富证券形式实现,所以,又叫虚拟经济或 叫衍生经济,它的根本功能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也受到实体经济的决定 性制约。但是,这种虚拟经济或衍生经济一旦发展起来并达到一定规模,就 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不见得就听实体经济的话,就像儿子不一定听老子 的话一样,反倒会时不时闹情绪、搞逆反,如果这种情绪或逆反超出一定程 度或范围,就会酿成金融危机,最常见的就是先吹起资产的证券价格泡沫, 然后泡沫破裂,进而波及实体经济。衍生经济这种对实体经济的反作用,有 时是非常巨大的,比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国际金融资本 对能源、粮食价格上涨的助推,都是一些很好的例子。 由于证券市场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因此,在没有资本主义的中 国古代,是完全没有这种东西的,所以,中国人对证券市场的认识和理解是 比较初级和肤浅的,为此,有必要简略回顾一下西方证券市场的发展进程。 大致来说,证券市场在西方国家经历了诞生、普及和完善三个阶段。 1.诞生阶段 时间约为17世纪初~18世纪末。西方证券市场的最初萌芽,可以追溯到 16世纪初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西欧,当时法国的里昂、比利时的安特卫 普已经有了证券交易活动,不过,最早进入证券市场交易的是国家债券,而 不是现在普及的股票。到了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所 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生产经营方式,即股份公司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股 份公司的出现必然导致大量的股票、债券发行,投资人持有的公司股票、公 司债券又经常有转让、变现的需要,于是,它们也就进入了证券交易的行列 ,并促进交易机构和系统的形成。1602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 上第一家股票交易所;1773年,英国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乔纳森咖啡馆 ”成立,1802年获得英国政府的正式批准,它就是现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前 身;1790年,美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宣布成立,从事政府债 券等有价证券的交易活动;1792年5月17日,24名经纪人在华尔街的一棵梧 桐树下聚会,商订了一项名为“梧桐树协定”的协议,约定每日在梧桐树下 聚会,从事证券交易,并订出了交易佣金的最低标准及其他交易条款,1817 年,这些经纪人共同组成了“纽约证券交易会”,1863年改名为“纽约证券 交易所”,这便是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 这一时期证券市场的特点是:信用工具比较单一,主要是债券、股票两 种形式,而且往往政府债券占据主导;证券市场规模小,主要采用手工操作 ;证券市场行情变动较大,投机、欺诈、操纵行为十分普遍;证券市场的管 理、立法很不完善,证券市场也较为分散。 2.普及阶段 时间约为19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从18世纪7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 到19世纪中叶已在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制 造业的迅速发展,并使股份公司在制造业中普遍建立起来。1862年,英国有 165家股份公司,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登记的股份公司达1.5万多家。 发生在英国的这一过程,无一例外地先后发生在西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产 业革命后,股份公司迅速成为美国、法国、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 主要组织。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使有价证券发行量不断扩大,也使 有价证券的结构随之发生了变化,政府公债不再占有价证券的主要地位,取 而代之的是公司股票和企业债券。据统计,在1900~1913年发行的有价证券 中,政府公债占有价证券发行总额的40%,公司债券和各类股票则占60%。 这一时期的证券市场,其主要特点是:第一,股份公司逐渐成为市场经 济企业组织的主要形式;第二,有价证券发行量不断扩大,已初具规模;第 三,一些国家开始加强证券管理,引导证券市场规范化运行,如英国在1862 年颁布了股份公司条例,德国1892年通过有限责任公司法,法国1867年颁布 了公司法,日本1894年制定了证券交易法等;第四,证券交易市场在世界各 地得到了广泛发展,如1878年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成立,1877年苏黎世证券 交易所成立,1891年香港成立了股票经纪协会,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 所,等等。 3.完善阶段 时间为20世纪30年代后至今。在1929~1933年这次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中 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打击下,世界主要证券市场股价一泻千里,市场崩溃,投 资者损失惨重,如到1932年7月8日,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只有41点 ,仅为1929年最高水平的11%。但是,大危机也使各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证 券市场管理的重要性,于是,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制定证券市场法规和设立管 理机构,使证券交易市场走向法制化,如美国1933~1940年期间,先后制定 了证券交易法、证券法、信托条款法、投资顾问法、投资银行法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增长, 证券市场也迅速恢复和发展。于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证券市场出现了高 度繁荣的局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也日益活跃。这一时期证券市场的 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新特点。 (1)金融、财富证券化。即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比例越来越高,居 民储蓄结构也相应的出现了证券化倾向,股票和其他证券市值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例越来越高。 (2)证券市场多样化。这主要表现在:有价证券的发行种类、数量及其 范围不断扩大;交易方式日趋多样化,除了证券现货交易外,还出现了期货 交易、期权交易、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交易、信用交易等多种交易方式。 (3)证券投资法人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证券投资者的结构有很大变 化。除了社会公众个人认购证券外,法人进行证券投资的比重日益上升,尤 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养老基金、保险基金、投资基金的大规模入市, 证券投资者法人化、机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4)证券管理法制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更加重视证券市场 的法制化管理,不断制定和修订证券法律、法规,不断推进证券市场的规范 化运行。同时,还通过各种技术监督和管理活动,严格证券市场法规的执行 ,证券市场行情趋于稳定,证券市场的投机、操纵、欺诈行为逐渐减少。 (5)证券系统网络化。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技术推动下,证券市场 的网络化迅速发展,这主要体现在网络交易的突飞猛进上。与传统交易方式 相比,网络交易的优势是:第一,突破了时空限制,投资者可以随时随地交 易;第二,直观方便,网上不但可以浏览实时交易行情和查阅历史资料(公 告、年报、经营信息等),还可以进行在线咨询;第三,成本低,无论是证 券公司还是投资者,其成本都可以大大降低。 (6)证券市场国际化。现代证券交易越来越趋向于全球性交易,世界上 主要证券市场的经纪人可以通过设在本国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与国外的业务机 构进行昼夜不断的24小时业务活动联系,世界上各主要的证券交易所都成为 国际性证券交易所,它们不仅在本国大量上市外国公司的证券,而且在国外 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国际性的股票委托交易。1990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的外国公司达500家,纽约证券交易所有110家,东京证券交易所有80多家。 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国际证券市场的联动性越来越强,管理难度也 越来越大,需要世界各国达成统一认识,采取联合行动。 (7)证券产品不断创新。“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产品日新月 异,证券品种不断创新。浮动利率债券、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分期债券 、复合证券等新的证券品种陆续涌现,20世纪的后20年更是如此,金融期货 与期权交易等衍生品种的迅速发展,使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8)证券市场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后发生的多起 世界性、地区性金融危机,尤其是最近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能反映这一 点。 P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