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画报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上下民国时期影响国人的大师著作)
ISBN: 9787802207424
第一章 何谓“俗文学” 何谓“俗文学”?“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 就是大众的文学。换一句话,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 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 中国的“俗文学”,包括的范围很广。因为正统的文学的范围太狭小 了,于是“俗文学”的地盘便愈显其大。差不多除诗与散文之外,凡重要 的文体,像小说、戏曲、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到“俗文学”的范围里 去。 凡不登大雅之堂,凡为学士大夫所鄙夷,所不屑注意的文体都是“俗 文学”。 “俗文学”不仅成了中国文学史主要的成分,且也成了中国文学史的 中心。 这话怎样讲呢? 第一,因为正统的文学的范围很狭小,——只限于诗和散文。——所 以中国文学史的主要的篇页,便不能不被目为“俗文学”,被目为“小道 ”的“俗文学”所占领。哪一国的文学史不是以小说、戏曲和诗歌为中心 的呢?而过去的中国文学史的讲述却大部分为散文作家们的生平和其作品 所占据。现在对于文学的观念变更了,对于不登大雅之堂的戏曲、小说、 变文、弹词等等也有了相当的认识了,故这一部分原为“俗文学”的作品 ,便不能不引起文学史家的特殊注意了。 第二,因为正统文学的发展和“俗文学”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许多 的正统文学的文体原都是由“俗文学”升格而来的。像《诗经》,其中的 大部分原来就是民歌。像五言诗原来就是从民间发生的。像汉代的乐府, 六朝的新乐府,唐五代的词,元、明的曲,宋、金的诸宫调,哪一个新文 体不是从民间发生出来的。 当民间发生了一种新的文体时,学士大夫们其初是完全忽视的,是鄙 夷不屑一读的。但渐渐的,有勇气的文人学士们采取这种新鲜的新文体作 为自己的创作的型式了,渐渐的这种新的文体得了大多数的文人学士们的 支持了。渐渐的这种新的文体升格而成为王家贵族的东西了。至此,而它 们渐渐的远离了民间,而成为正统的文学的一体了。 当民间的歌声渐渐的消歇了的时候,而这种民间的歌曲却成了文人学 士们之所有了。 所以,在许多今日被目为正统文学的作品或文体里,其初有许多原是 民间的东西,被升格了的,故我们说,中国文学史的中心是“俗文学”, 这话是并不过分的。 “俗文学”有好几个特质,但到了成为正统文学的一支的时候,那些 特质便都渐渐的消灭了;原是活泼泼的东西,但终于衰老了,僵硬了,而 成为躯壳徒存的活尸。 “俗文学”的第一个特质是大众的。她是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 ,且为民众而生存的。她是民众所嗜好,所喜悦的;她是投合了最大多数 的民众之口味的。故亦谓之平民文学。其内容,不歌颂皇室,不抒写文人 学士们的谈穷诉苦的心绪,不讲论国制朝章,她所讲的是民间的英雄,是 民间少男少女的恋情,是民众所喜听的故事,是民间的大多数人的心情所 寄托的。 她的第二个特质是无名的集体的创作。我们不知道其作家是什么人。 他们是从这一个人传到那一个人;从这一个地方传到那一个地方。有的人 加进了一点,有的人润改了一点。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其真正的创作者与其 正确的产生的年月的。也许是流传得很久了;也许是已经经过了无数人的 传述与修改了。到了学士大夫们注意到她的时候,大约已经必是流布得很 久,很广的了。像小说,便是在庙宇,在瓦子里流传了许久之后,方才被 罗贯中、郭勋、吴承恩他们采用了来作为创作的尝试的。 她的第三个特质是口传的。她从这个人的口里,传到那个人的口里, 她不曾被写了下来。所以,她是流动性的;随时可以被修正,被改样。到 了她被写下来的时候,她便成为有定形的了,便可成为被拟仿的东西了。 像《三国志平话》,原是流传了许久,到了元代方才有了定形;到了罗贯 中,方才被修改为现在的式样。像许多弹词,其写定下来的时候,离开她 开始弹唱的时候都是很久的。所谓某某秘传,某某秘本,都是这一类性质 的东西。 她的第四个特质是新鲜的,但是粗鄙的。她未经过学士大夫们的手所 触动,所以还保持其鲜妍的色彩,但也因为这所以还是未经雕斫的东西, 相当的粗鄙俗气。有的地方写得很深刻,但有的地方便不免粗糙,甚至不 堪人目。像《目连救母变文》、《舜子至孝变文》、《伍子胥变文》等等 都是这一类。 她的第五个特质是其想像力往往是很奔放的,非一般正统文学所能梦 见,其作者的气魄往往是很伟大的,也非一般正统文学的作者所能比肩。 但也有其种种的坏处,许多民间的习惯与传统的观念,往往是极顽强的粘 附于其中。任怎样也洗刮不掉。所以,有的时候,比之正统文学更要封建 的,更要表示民众的保守性些。又因为是流传于民间的,故其内容,或题 材,或故事,往往保存了多量的民间故事或民歌的特性;她往往是辗转抄 袭的。有许多故事是互相模拟的。但至少,较之正统文学,其模拟性是减 少得多了。她的模拟是无心的,是被融化了的;不像正统文学的模拟是有 意的,是章仿句学的。 她的第六个特质是勇于引进新的东西。凡一切外来的歌调,外来的事 物,外来的文体,文人学士们不敢正眼儿窥视之的,民间的作者们却往往 是最早的便采用了,便容纳了它来。像戏曲的一个体裁,像变文的一种新 的组织,像词曲的引用的外来的歌曲,都是由民间的作家们先行采纳了来 的。甚至,许多新的名辞,民间也最早的知道应用。 以上的几个特质,我们在下文便可以更详尽的明白的知道,这里可以 不必多引例证。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