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名家注评本)(精)/国学经典丛书

元曲三百首(名家注评本)(精)/国学经典丛书
作者: 校注:墙峻峰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8.00
折扣购买: 元曲三百首(名家注评本)(精)/国学经典丛书
ISBN: 978753548052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越调]小桃红杨果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 ①。隔三湘②,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 似,情短藕丝长。 【注释】 ①若耶:溪名。今名平水江,绍兴境 内。相传西施曾浣纱于此,因此又称“浣纱溪”。② 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晋陶潜《赠长沙公族祖 》诗:“遥遥三湘,滔滔九江。”陶澍集注:“湘水 发源会潇水,谓之潇湘;及至洞庭陵子口,会资江谓 之资湘;又北与沅水会于湖中,谓之沅湘。”隔三湘 言相隔遥远,胜过潇湘与沅水之间的距离。 【评析】 杨果(1197--1269),字正卿,号西 庵,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人。早年父母双亡,以做 塾师为生,之后考中进士,历任县令、参议、北京路 宣抚史、怀孟路总管等职。为人爽朗,尤爱说笑,与 元好问交好。杨果工于文章,长于词曲,著有《西庵 集》。其散曲水平为*高,曲词绮丽,文采飞扬。明 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花柳芳妍”。 这首小曲颇有乐府遗风,真正“如花柳芳妍”。 小令歌咏相思爱情,极尽微妙。曲风清纯,俊丽,流 畅。有如一枝盛放在三月春风中的小桃红,清新可人 ,柔媚旖旎。 小曲描绘了一幅月下泛舟图。开篇铺设了一个烟 水茫茫,月色朦胧的场景。如此良辰美景,再配上佳 人,独倚兰舟,轻展歌喉,吴侬软语,让人销魂。她 唱的是什么呢?是离情。接着小曲转入回忆的场景之 中。还记得当时你我初相逢在多情的西子浣纱溪畔, 人生的美好情愫由此开启。可作者的笔锋又一转,从 回忆回到现实当中,今昔对比。你看如今:你我天各 一方,纵是望断碧空,也徒留惆怅!一个“空”字, 道尽了佳人备*相思之苦,相思无望的寂寞与惆怅。 行文至此,美人心中淡淡忧愁已弥散在纸上。可 作者忽然将笔调一转,从低沉变得明快。刚刚还在为 **的远离而“空惆怅”的美人突然莞尔一笑,自我 解嘲道:我这般心思,怕与莲花相似,藕虽断丝却连 ,无奈此情绵绵。“情短藕丝长”与《西厢记》中的 曲词“系春心情短柳丝长”有异曲同工之妙。以情丝 和藕丝作长短之比,旨在说明爱情的微妙。相逢再短 ,相隔再远,恋人之间的情丝犹如藕断丝还连着,斩 不断,理还乱。 这首小令极富特色,在短短的篇幅之中,情景交 融,今昔对比,时空转换,情思也是一波**,极富 婉转之妙。和前人词曲比起来,既有继承,也有开拓 。采莲曲素来是表达男女的相思之情,如乐府诗“采 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即是如此,因“莲子”与“怜子”谐音,莲也就成了 男女爱情的代言物,作者显然是深谙此传统的。而其 独特之处在于,一般的相思小令止于惆怅、哀愁,调 子比较忧伤。但这首小曲,哀而不伤。女子想起恋人 相隔遥远,有惆怅,有无奈,却没有懊恼,没有埋怨 ,且将淡淡的惆怅由轻颦化为巧笑,使境界为之一转 ,变得开朗。 [越调]小桃红杨果 赫甏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 。 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 ①,司马泪痕多②! 【注释】①南朝旧曲:指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 》。陈叔宝不理政事却忙于作乐而*终被隋朝灭国, 《玉树后庭花》遂被称为“**之音”。杜牧《泊秦 淮》中的“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即 用此意。(爹司马泪痕多:从白居易《琵琶行》中“ 座中泣下谁*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化出。白诗表 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知己之 情。此处暗含着兴亡之感。 【评析】这首小令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兴亡之 感。采莲曲原是乐府旧题,多写南国水乡,歌咏爱情 。杨果沿用采莲曲的旧题,写的却不是爱情,而是兴 亡,是惆怅。 小令依据内在的情绪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二句 写采莲人的热闹。“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作过 渡,后两句写了独上江楼之人的寂寥与惆怅。 小令开篇,短短两句,写了一幅热烈的江南夜景 图。夜凉如水,新月如钩,静谧的湖面上突然传来采 莲人热闹的歌声。采莲人兴致高昂,相互唱和,乐音 高昂。循着歌声望去,只见一艘精致的小船从柳树繁 密之处驶出,那轻松愉快的采莲歌便是从那里飘扬而 至。月夜踏歌采莲,荡舟湖面,好一幅美好热闹的江 南采莲图画!但这两句之后,小令突然由乐转哀,让 人猝不及防。热闹的采莲曲惊醒了熟睡人的美梦,让 他再难以入睡,只得“独上江楼卧”。“夜如何”三 字极有韵味。热闹的夜是属于采莲人的,而对于从鸳 鸯梦中惊起而独上江楼的人来说,这样的夜又如何呢 ?三个字自然逗引出下半部分。 热闹是他们的,对独上江楼的人来说,什么也没 有。独上江楼的人疏离在这个热闹的场景之外,像一 个旁观者,冷眼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看到的是什么呢 ?是“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伤痛, 是“座中泣下谁*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孤独。至 此,小令开头的喜悦气氛已渐渐被冷清的氛围所取代 ,悲哀的情绪丝丝缕缕沁入夜色里,而“伤心莫唱, 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三句则是将原本若隐若现的 悲哀情绪推向**,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 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小令将采莲众人的欢畅与独上江楼之人的悲戚作 对比,将采莲歌与南朝旧曲作对比,悲喜互见,哀乐 相形。作者深谙“以乐景写衷情”之法,有多繁华就 有多落寞,有多热闹就有多寂寥。杨果一生经历了金 元两个时代,金初曾登科及第,担任官职。金亡之后 ,他经人举荐也曾出来做官,与元好问拒不仕新朝虽 有不同,他虽身在新朝,却心怀旧恨,有着遗民** 的**之恨,失节之悲。他目睹了金的繁荣与衰亡, 朝代*迭的兴亡之感挥之不去。小令中虽未言明,但 **之音“南朝旧曲”,多多少少包含了作者对于金 统治者昏庸无度的影射和对金灭亡原因的思索。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