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精)/细讲中国历史丛书

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精)/细讲中国历史丛书
作者: 张德文//陈雪良|总主编:李学勤//郭志坤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精)/细讲中国历史丛书
ISBN: 9787208150898

作者简介

陈雪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原《上海教育》主编,副编审。著有《司马迁人格论》《中国远古文明之谜》《读<三国演义>》《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春秋史》《细讲中国历史丛书·魏晋南北朝史》(合著)等。与郭志坤合著《中华一万年》、“提问诸子丛书”(10册),与陆满堂、金相成合著《历史教学法概论》等。

内容简介

孙权的父亲叫孙坚,年轻时当过县吏。与曹操、 刘备一样,在镇压黄巾起义军的过程中组建起了自己 的武装。中平四年(187)东汉政府为了镇压南方的 农民起义,任孙权为长沙太守,长沙、零陵、桂阳三 郡的农民军都被他镇压了,史称“越境寻讨,三郡肃 然”。孙坚率领的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是很强的。 “灵帝崩,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 兵,欲以讨卓。”(《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各种地方势力就是打着“讨卓”的名义兴起的, 孙坚也不例外。孙坚的讨卓队伍在一二年内一下发展 到数万人,而且这是一支最勇猛善战的队伍,时人称 为“劲旅”。他进军中原,委身于袁术。他曾在阳人 (今河南汝州西)大破董卓军,杀死其大将华雄。董 卓十分害怕孙坚,就使出“求和亲”的软的一套,孙 坚回答得很干脆:“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 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领军收复了东汉的都城洛阳。 初平三年(192)袁术派孙坚出征荆州,攻打刘 表。刘表派了大将黄祖迎战,被孙坚击破。孙坚的部 队势如破竹,渡过汉水,围攻襄阳城。孙坚是个勇将 ,他身先士卒,单马冲在最前面,不幸被黄祖部的伏 兵乱箭射杀。 孙坚一共有四个儿子,最有名望的是大儿孙策和 二儿孙权。 孙坚亡故后,孙策收拾了父亲的残部,继续在袁 术帐下,并屡建奇功,但孙策不是袁术的心腹,不为 重用。兴平二年(195)孙策做出了一个颇有远见卓 识的决定:趁群雄正倾全力在中原混战之时,自己抽 身事外,率兵进取江东,在那里开辟一个新天地。事 实证明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当时看来,这还是支 不起眼的队伍,“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顾从者 数百人”,可是,这是支精干的队伍,有战斗力的队 伍,“渡江战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 肃,百姓怀之”(《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 孙策在江东扫除了诸多地方割据势力,发展很快 。孙策从严肃军纪做起,要求部属“鸡犬菜茹,一无 所犯”,规定“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不乐 者,勿强也”。这些都是深得民心的。紧接着经过几 次战斗,首先夺取了扬州刺史刘繇的根据地曲阿(今 江苏丹阳)。不久,南下攻取会稽(今浙江绍兴)。 建安四年(199)袁术死后,孙策又不失时机地收编 了其在江东的余部三万多人。之后,花不大的兵力攻 占了豫章(今江西吉水东北)、丹阳(今安徽宣城) 、吴郡(今江苏吴中),大体上统一了江东。 当时的形势是,曹操、袁绍大战于中原,曹操野 心虽大,但对远离中原的江东地区总还是鞭长莫及。 “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三国 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曹操顺水推舟,让汉献 帝封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这样,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