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烈光养生新悟

马烈光养生新悟
作者: 编者:马烈光
出版社: 人民卫生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8.30
折扣购买: 马烈光养生新悟
ISBN: 9787117230797

作者简介

马烈光,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养生研究中心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养生专业委员会会长,《养生杂志》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化科普巡讲专家。 从事中医养生保健医教研工作近40年,公开发表文章近100余篇:主编出版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养生学》、《养生康复学》等国家规划教材4种,以及《中医养生大要》、黄帝内经读本》等学术专著30余种。

内容简介

人活百岁不稀奇 名医多长寿,不善养生者难成名医,这已为中医 学的发展历史所证实。为何名医能长寿?皆因他们多 能深刻理解《内经》的养生原理,笃行其养生方法, 故多享有大寿,甚至享有百岁的高龄。 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均认为,人的自然寿命在120 岁至150岁之间,即使由于后天的各种损耗,一般人难 以享受这么高的寿命,但活到百岁,绝不应当成为一 件“难于登天”的事情。不过,要想得享百岁,养生 必不可少。 所以,与其羡慕名医长寿,不如研究和学习名医 的养生长寿经验。《三国志》载,东汉名医华佗“晓 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唐代著 《脉经》《针方》的甄权善养生,活了102岁。当然, 历史上百岁名医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唐代“药王 ”孙思邈。孙思邈百岁尚能看病、著述,达到了《黄 帝内经》所言“百岁而动作不衰”的境界,皆得力于 其善养生之道。 孙思邈的养生经验,可总结为陶冶性情,静养精 神;生活有常,起居规律;饮食有节,善用药养;动 静结合,合理用脑。仅以合理用脑为例,孙思邈在长 期行医治病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而在 他70岁前后总结写成了《备急千金要方》一书。冬去 春来,在此书问世的二三十个春秋后,年近百岁的孙 思邈为弥补《备急千金要方》的不足,又夜以继日, 挥笔疾书,写成了《千金翼方》)30卷。他自著《备 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两部医学巨著各30卷 ,分论232门,方5300余首,被称为中医临床“百科 全书”。两书不仅对祖国医药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在 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他去世两年前完成的。 孙思邈的出生年月有争议,若以低界认为102岁,高界 认为168岁。《千金翼方》最后完成时间介于100岁至 166岁之间,即使以低界计算,也可谓百岁著述了。 人的寿命过百岁,而且在百岁仍保持一定程度的 智力脑力,能著书立说,现代也十分罕见。但是,随 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文明,人的寿命会更 加提高,老年智能发展水平也可以不断提高。中华文 化以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 九十为耄耋,但人们养生的最终目标是“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这是理 想的长寿境界。能达到百岁者,古代十分稀少,现代 亦少见,但人们正向这个目标努力。这一目标绝不是 高不可攀,总有一天会成为人类的现实。这一目标, 孙思邈达到了,甄权达到了,许多名医达到了。我们 生活的时代,物质条件比古人优越得多,人均寿命更 大大超过古人,更应该有信心享寿百岁。对于医学来 说,研究古往今来百岁老人的个案,找出经验,从而 找到突破百岁寿命的方法,是我们的任务之一。 研究百岁名医养生经验,也是时代的呼唤。当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 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大。人口老龄化是世纪性难题,也 是世界性难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更是非常严峻 的。目前,中国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亿以上,是世界 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老年人的生活节 奏加快,心理疾病及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生理功 能的衰退,大脑细胞逐渐衰老和死亡,身体各器官的 功能也渐下降,出现智力、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 躯体运动欠灵活等,易导致老年人的情绪不稳定,产 生孤僻、易怒,甚至产生抑郁、悲观的情绪。因此, 研究老年养生,让更多的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活过 百岁天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00多年前,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写过“人 生七十古来稀”的著名诗句,可是在1200多年后的今 天,活到70岁的人比比皆是,我国人平均寿命已达70 岁以上,而有的发达国家平均寿命已接近甚至超过80 岁。可以预见,随着养生的发展和普及,未来人们必 然会普遍享有天年,必然是“人活百岁不稀奇”! P6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