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安徽文艺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5.90
折扣购买: 有一种遇见在岭南
ISBN: 9787539660011
陈华清,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闪小说学会特约评论员兼理事。有一颗不老的童心,左手儿童文学,右手成人文学。文字散见于《延河》《散文选刊》《散文百家》《微型小说月报》《当代小说》《中国妇女报》、新西兰《先驱报》等**外报刊。 出版有儿童故事集《榕树下的秘密》、儿童散文集《啄着阳光的鸽子》、旅行散文集《有一种生活叫“江南”》、小小说集《行走在城市上空的云》等。其中《有一种生活叫“江南”》2014年上京东热卖。
珊瑚屋:渔家村寨*美的“花” 珊瑚屋,是美丽的珊瑚开在渔家村寨的“花”。 我深深迷恋这种古老而独特的奇葩建筑,在北部 湾沿海寻找“花”的身影。徐闻县的金土村、放坡村 、新地、包仔、水尾等地,依稀可见珊瑚的“绽放” 。 多年前,我曾潜水海底,见到活体珊瑚在我身边 花枝招展。我轻轻捧起一丛珊瑚,漂亮的“珊瑚公主 ”在我掌心芬芳成诗。美是有穿透力的,我穿越时空 ,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海水挤压胸膛造成的呼吸困难 。 有生就有死。珊瑚再美艳,也逃不过自然规律。 它死后化为珊瑚石,美丽如初。千年的冲刷,万年的 抛磨,经得起大海考验的珊瑚石变得坚固无比,而脆 弱者则变成粉末,消失在时光深处,无缘再现它的风 采。 渔民要建房屋,没钱买建筑材料,于是就地取材 ,把珊瑚石从海边运回来,削切平整,建房子,砌围 墙,甚至铺路。 当地人把珊瑚石叫作“海石花”。海石花有大有 小,五颜六色,*多的是白色。用来砌房屋的珊瑚石 形状各异,有正方形,长方形,还有如花的模样。* 常见的是当地人称为狗骨沙石小树丛式的硬体珊瑚石 。珊瑚石姿态万千,有的似一节节的莲藕,有的则像 风吹拂留下的波纹,有的恍如盛开的**。用来砌屋 墙、墙角、围墙的珊瑚石各不相同,砌屋墙的多是竹 筒那样的珊瑚石,砌墙角的珊瑚石有半个门板大。 砌珊瑚石的方式也不同。有的珊瑚石如牛骨筒般 一条一条地堆放在一起;有的条条加方块形珊瑚石结 合;有的是四方形的珊瑚石,一块块地叠放在一起。 每种造型都是一幅画,都很有美感。渔民没有学过建 筑学,不懂什么美学理论,但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生存智慧,因地制宜,创造了**风格的建筑艺术 ,把珊瑚屋砌成了叫人惊艳的奇葩。 走在有珊瑚屋的渔村,我一路欣赏一路惊叹。 在金土村,我见到一种很独特的现象:一棵棵树 “种”在围墙里。围墙是用大块的珊瑚礁石一块块砌 起来,树是雷州半岛常见的鹊肾树。当地人叫这种树 为英公岸树。 英公岸树搂着珊瑚墙,珊瑚墙拥着英公岸树。树 中有墙,墙中有树,似是水**融的**。英公岸树 苍翠挺拔,枝枝**伸出围墙,繁茂如盖。珊瑚墙墙 体斑斑驳驳。珊瑚石间招摇着绿色的苔藓,像在珊瑚 墙中披着绿蓑衣,又似美女婷婷立于白色的珊瑚石中 。风吹来,苔藓牵着风的衣裳翩翩起舞。 是先有英公岸树,还是先有珊瑚墙呢? 我问珊瑚屋的主人。他90多岁了,在珊瑚屋住了 大半辈子。老人告诉我们,他家的珊瑚屋和珊瑚墙是 他爸爸建的,那时他还小。他记得爸爸和爷爷,在建 珊瑚屋前,隔几米远就在屋前的空地上种下一棵英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