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导学

刑事诉讼法导学
作者: 闫召华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82.32
折扣购买: 刑事诉讼法导学
ISBN: 9787300334103

作者简介

闫召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刑事诉讼法教研室主任;兼任教育部刑事诉讼法课程虚拟教研室主任,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现代法学》学术编辑,《刑事司法论丛》主编,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国际刑法学分会理事。出版独著两部。在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获评“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成果曾获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二等奖、重庆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奖励。

内容简介

编写说明

《刑事诉讼法导学》是法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刑事诉讼法学”的配套教学用书,也是西南政法大学牵头建设的教育部刑事诉讼法课程虚拟教研室以及西南政法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刑事诉讼法学”的建设成果。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既是立基于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一门传统优势课程,也是政法院校中较早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一门现代化优秀课程。早在2004年,该课程就入选了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五个法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之一。2010年,该课程教学团队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此后,该课程先后入选了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2014年)、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6年)、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2020年)、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重庆市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该课程以传授刑事诉讼法学基本知识、展现刑事程序的魅力、增强学生的程序意识和法治理念为教学目标,追求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的“三位一体”,积极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条件的深度融合,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关系,通过视频授课、翻转教学、师生互动,实现了线上与线下、录播与直播、课前与课后、讲课与答疑、自学与助学、学与练等相结合的参与式、讨论式、开放式、立体式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广泛认可。该课程教学团队总结的“基于虚拟教研、思政融入的刑事诉讼法线上教学模式”等教学经验先后被重庆市教委、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专家组、重庆市及四川省高等教育协会认定为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示范案例、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典型教研方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普通本科高校智慧教育优秀案例。2021年,该课程教学团队以校内教师为基础,吸收全国多所政法院校的骨干教师,建立起刑事诉讼法课程虚拟教研室,并被重庆市教委立项建设。2022年,该虚拟教研室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名单,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法学课程虚拟教研室。
自2018年至今,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已顺利开展13期,平均每期选课人数近万。据不完全统计,该课程的线上部分被全国六十余所院校在混合式教学中使用。作为一门兼容不同学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并以师生互动为特色的课程,该课程在13期的运行中,通过线上讨论和线下答疑环节,积累了大量的师生问答材料。我们发现,这些材料中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共通性,老师对这些问题的答疑解惑也是条分缕析、简明扼要、点面结合、有理有据的,对于刑事诉讼法的研习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整理出这些问答材料,无疑可以为广大法学本科生及其他学习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刑事诉讼法学课程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与争点,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同时,这些材料也可以作为高校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师备课的有益参考。
鉴于此,为了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满足复合型、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刑事诉讼法课程虚拟教研室组织了西南政法大学校内4位长期从事刑事诉讼法学本科一线教学的优秀教师,联合来自14所政法院校的17位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学骨干,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和法学本科教学规律,在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13期运行积累的问答材料的基础上,编撰了这本课程答疑性质的辅学教材。
本教材体例设计新颖。根据刑事诉讼理论和制度的内在逻辑联系,参考刑事诉讼法学主流教材的章节体系,本教材共设置21章。前二十章中各章以师生问答形式探讨“本章重点问题”,侧重整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提出的重复率比较高的问题,对问题的解答既包括对具体问题的剖解,也包括对该问题涉及的立法、司法状况及理论研究情况的介绍,并推荐了延伸阅读材料,力求以点带面、由浅入深、举一反三。同时,在对问题的解答中,注重展现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伟大成就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在问答部分之前,设有“本章知识图谱”,将相关知识点以思维导图形式清晰呈现,旨在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知识框架,使学生能提纲挈领,达到“一纲举而万目张”的效果。在“本章重点问题”之后是“本章课后演练”,汇集了政法名校的期中、期末考题以及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难度相当的模拟题,让学生边学、边思、边练,学以致用,进一步加深对各章知识及理论的理解。教材最后设专章即第二十一章汇总了部分政法名校近年来的考研真题,并设计了与之难度、深度相仿的模拟题,以提升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把握。
本教材主编闫召华教授拟定了基本纲目和编写要求,各章撰稿人根据分工撰写初稿,最后交主编统一修改定稿。本教材各章撰稿人及撰写分工如下(以章节先后为序):中国政法大学郭烁教授(第一章),西南政法大学闫召华教授(第二章),西南财经大学兰荣杰教授(第三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实教授(第四章),西北政法大学刘仁琦教授(第五章),吉林大学贾志强副教授(第六章),西南政法大学艾明教授(第七章),安徽财经大学纵博教授(第八章),西北政法大学步洋洋教授(第九章),西南政法大学王剑虹副教授(第十章),西南政法大学颜飞副教授(第十一章),华东师范大学聂友伦副教授(第十二章),华东政法大学陈邦达副教授(第十三章),上海交通大学樊传明副教授(第十四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裴炜教授(第十五章),华东政法大学王晓华助理教授(第十六章),重庆大学自正法副教授(第十七章),山东大学赵恒副教授(第十八章),浙江工业大学杨杰辉教授(第十九章),北京外国语大学郑曦教授(第二十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冠浩副教授(第二十一章)。在此对各位撰稿人的辛勤劳动表示诚挚感谢!此外,还要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法分社郭虹社长,正是她勇于创新的工作理念,确保了本教材的顺利出版。
期待本教材能对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教与学有所助益,也真诚期待各位读者能对本书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助力于刑事诉讼法学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

编者
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