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智慧父母的12个密码/思卓家庭教育系列

成为智慧父母的12个密码/思卓家庭教育系列
作者: 杨思卓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60
折扣购买: 成为智慧父母的12个密码/思卓家庭教育系列
ISBN: 9787559629074

作者简介

"杨思卓 世界联合大学副校长、中商**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管理理论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2017年,以其对第三代领导力理论与实践的**成就荣获“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贡献奖”。 杨思卓在肩负“以强企之行实现强国之梦”使命的同时,十年如一*致力于教育公益化。他发起的深圳慈善总会新希望工程,让30多名希望小学的老师*益;他主持的星巴克“中国青年领导力提升”项目,使上千名大学生*益;他资助的“中华慈善总会父母学堂”项目,让2000多名学生家长*益;他创作的动画片《虫虫派》,成为少儿领导力和情商教育的活教材,深得孩子的喜爱;他主讲的音频《进入成人世界的9个密码》《智慧父母的12个密码》,以及他开发的在线 “思卓私房课”,成为教育公益化的典范,让数十万人*益。 "

内容简介

"教子是一种责任,爱子是一种天性。从孩子来到母 腹的那一刻开始,这种爱的历程就开始了,无论孩子 对我们怎么样,我们爱他们永不变。一位颇有成就的 女总裁在她的微博上写了这样一段话:“小时候*喜欢 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穿行在马路弄堂,从不担 心会摔倒,因为我深信,老爸即使伤了自己也会保护 我的。生命中还会有另一个男人让你有这种**的信 任感吗?”我看后感慨万分,这就是为人父母者,即 使伤了自己,也要保护孩子,直到我们远离这个世界 的那**。人类是这样,如果你观察一下动物世界, 便会发现,在爱护自己的孩子这一点上,人和动物具 有天然的相似性。 有这样一则感人的故事。 在中国西部的一个沙漠地区,**缺水,每人 每天限定只能用3 斤水,这里的居民用水全都是* 车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 样。有**,一头老实听话的母牛渴极了,它挣脱 缰绳,跑到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当运水的*车到 来的时候,母牛迅速冲上公路,*车一个急刹车停 了下来。母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 赶,都不肯挪动半步。后来,母牛的主人来了,憨 厚的农民看到母牛阻挡了交通,扬起鞭子就抽打母 牛,母牛还是不肯离开,直到被打得皮开肉绽。运 水的战士过意不去,只好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放 在牛跟前。没有想到母牛一口都没喝,而是仰天长 哞。这时,不远的沙堆后跑出来一头小牛,*伤的 母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 小牛的眼睛,小牛也**母牛的眼睛。人们看到了 母牛和小牛眼中的泪水。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在场 的人无不为之动情。 亲爱的父母朋友,我们用不着考察这个故事的真实 性,我们只需知道,让人为之动情的那头母牛,就是 为人父母者的真实写照。哪个当父母的,不都是牺牲 自己的青春,换来孩子的花季?不都是放弃自己的需 要,满足孩子的想要?但是,在感动之余,我们有没 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只有这种天性,如果 我们只有这种老牛护犊式的爱,人类和动物又有什么 不同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我 都在思考。直到有**,重读《哈姆雷特》时我一下 子豁然开朗。莎士比亚说:“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 灵长。”人是万物之灵长,人与动物的区别,不就在 于灵性吗?于是我把成功的父母和失败的父母做了一 个对比,结果便是,两种父母都有爱的本能,但成功 的父母在爱的本能之上还有爱的智慧;而失败的父母 或许不缺“爱心”,但一定缺少“爱智”。 还是讲一件真实的故事吧。 2010 年2 月22 *,这本是一个平常的*子, 在内蒙古却发生了一件不平常的惨剧。这天,某政 法大学毕业、在一家信用社工作的王利,向自己的 父亲提出,要他出钱购置一辆新车。王利的父亲考 虑到儿子已成家,不能过于依赖父母,于是平时对 儿子百依百顺的父亲没有答应儿子的要求。在遭到 父亲的拒*后,这个从来没听父母说过“不”的年 轻人愤怒了。在父亲的汽车上,王利向父亲连砍 数刀。当父亲大喊“救命”,从轿车里跑出来的时 候,王利又追赶上来,朝父亲的后背连捅几刀,接 着将父亲的左手动脉割断;看到父亲还在挣扎,又 将他的颈动脉砍断……直到父亲**没了动静。 对于这个残忍杀害自己的凶手,这个社会必须惩处 的祸害,被害的父亲当时的反应是怎样的呢?后来才 知道,疼爱儿子的父亲*后说的一句话是:“儿子,拿 上钱快跑。” 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个被儿子残害的父亲,竟然对 这个凶手还是如此宽容,如此关爱。悲剧恰恰就在这 里,这个可怜又可悲的父亲至死不悟:这不是宽容是 纵容,这不是真爱是错爱。如果爱可以从头再来,这 样的父亲一定还会让悲剧重演。 为什么这个孩子如此*情、如此自私?父亲临终这 句话就是谜底:“儿子,拿上钱快跑。”这句话里有多 少含义呢? “孩子,我爱你,哪怕你十恶不赦。” “孩子,如果你犯了什么罪过,让我来帮助你逃脱。” “孩子,凡是你的过错,都让父母为你承担全部的 后果。” …… 王家的邻居都知道,王家对儿子太溺爱,孩子的 爱心早被溺死在过度的爱里,要什么就给什么,“要星 星不敢给月亮”。王利高考不如意,父亲找关系花了3 万多块钱把他送入某政法大学。学法律的儿子后来却 说,父亲误了自己的前程,要父亲赔偿他。 没有*过教育的父母,可能知道爱是一种本能,却 不知道爱有不**能。这世上的爱,有大爱,也有小 爱;有真爱,也有错爱。大爱和小爱都从一个点上出 发,但爱的范围不一样,小爱为私,大爱为公;真爱 和错爱都从一个点上出发,但是方向不一样,真爱成 人成己,错爱害人害己。 王利毕业后,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打工, 但没有挣到钱, 花销仍由家里支持。儿子打工到哪 里,父爱就跟到哪里。父亲每每都会动用自己在当地 的关系,为儿子找工作。但凡是父亲帮忙找的工作, 王利大多选择辞职,不愿*父亲的庇护。但没有父亲 的关照,在外打工的王利又处处碰壁。 2009 年10 月,王利再次南下广东打工。在包头 没有买到火车的卧铺票,只能准备坐硬座前往广东。 这时父爱又来了,父亲得知后,开车将儿子送到呼和 浩特,并从那里为他购买了去广东的飞机票。 几个月后,王利打工失败返乡。也少不了父爱, 在父亲的关照下,王利进入乌拉特前旗红旗信用社工 作。在王利看来,在外地读书、工作多年,又回到老 家工作,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在父爱的庇护下,王利有了100 多平方米的房子, 娶了妻子,对于“80 后”来说,他的生活可以说很优 越了。然而,他什么都有了,就是没了良心。王利认 为这一切都是父母欠他的,愈加索要无度,就在杀父 的前**,还向母亲索要800 元钱去买烟,因为母亲 只给了他600 元而与父母厮打起来。他向父亲要700 万的高考赔偿费,要钱买新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 杀父了结。 可怜天下父母心,容纳了多少矛盾:你是慈爱的父 母,也是愚昧的父母;你是呵护孩子的父母,也是骄 纵孩子的父母;你是强硬的父母,也是软弱的父母。 结论再明白不过了:爱心一失,夫妻即是孽缘;爱智 若无,儿女本是宿债。这也印证了教育家马卡连柯的 一个结论:“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之牺牲一切,甚至牺 牲自己,这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可怕的礼物。” 爱得过分,孩子丧失了爱他人的能力;爱得过度, 孩子的生活里容不下说“不”。亲爱的父母朋友,你 们在给孩子的礼物中,有多少是这种“可怕的礼物” 呢?如果有,记住王家父子的教训,记住这个特别的 *子吧,2 月22 *,3 个血泪写下的爱(2): 爱、 爱、爱。这不是真爱,是错爱! 一个**没有法制,必出暴君;一个企业没有章 程,必出强权;一个家庭没有规矩,必出逆子。无原 则地迁就、放纵孩子的父母, 不是在施爱, 而是在 犯罪,是在用自己的心血培养未来的“暴君”。这个 问题不仅出在父母身上,*出在教育制度上。在应试 教育和金钱意识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学校和组织, 正在把教育由一种公益变为一种功利,品德放在了后 尾厢,考分登上了驾驶位。这种情况已经让有识之士 警醒。 在美国洛杉矶,一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男老师, 26 年扎根在小学里,探索教育的真谛。在他闻名全世 界的第56 号教室里,雷夫坚守一套与众不同的法则, 把一间看似平凡的教室变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教育实 验室:淘气包到了这里,就会变成负责任的好学生; 厌恶学习的孩子到了这里,就会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雷夫获得了全世界的高度认可,《纽约时报》把雷夫尊 称为天才和圣徒,《华盛顿邮报》称他为全美*好的老 师,美国总统授予他“**艺术奖”,英国女王也给他 颁发了“帝国勋章”……雷夫之所以得到教育界的*高 荣誉,不是因为他的教育方法迎合了主流,而是因为 他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育才不如育人”。他曾 这样说道: 我们的文化是一场灾难,我希望曾经有所感悟 的家长和老师都能赞同这一点。在一个认为运动员 和明星比科研人员和消防员*重要的世界里,培养 友善又聪颖的人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了,但是我们 却在第56 号教室里营造了一片不同的天地。在这 里,品格得到培养,努力付出得到尊重,谦逊得以 发扬,而且大家无条件地互相支持。 说得多好啊!这是教育的天籁。我们为什么很少 听到这样的声音?道理很简单,在一个众人都唱“我 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类口水歌的环境 里, 你很难听到真正的天籁之音。多少家长省吃俭 用,含辛茹苦,也要铆足了劲儿让孩子上名校、出国 深造, 让孩子接*所谓的*好教育。但**讽刺的 是,好多家长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教育是一艘巨大的船,承载着无数的梦想,也让 无数的梦想葬身海洋。有人说,要抵制一个制度性的 错误,这条路是不是太难了?但是雷夫走出来了,华 裔的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也走出来了。赵小兰在接* 采访时说:“我每开始一项工作的时候,都不把成功作 为*终目标。……我的*终目标不是追求成功,而是 首先要做一个好人,然后对社会有所贡献。”他们的 经验,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读《第56 号教室的奇 迹》时做了一个总结: 别再以爱的名义禁锢,别再以爱的名义纵容, 别再以爱的名义要挟,别再以爱的名义伤害。我不 赞成那种“父母皆祸害”的**说法,但是容我实 话实说:父母错爱,是孩子成长的*大“障碍”。 当大多数人争相挤上教育的“泰坦尼克号”的时 候,把我们的学校变成56 号教室,把我们的家变 成孩子的诺亚方舟吧。 " "1.本书是杨思卓老师对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全面解读,相关语音课程曾经指导了无数家长和孩子,使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变得*加健康而充满智慧。 2.针对家长在亲子关系中遇到的问题,杨老师逐条解析,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让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有章可循,同时还带动了自我的成长。 3.书中有真实故事,有智慧解读,娓娓道来,如亦师亦友的长者在与你聊天,抚慰心灵的同时,还升华了人生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