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童年/精典文库

柏林童年/精典文库
作者: (德)瓦尔特·本雅明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4.40
折扣购买: 柏林童年/精典文库
ISBN: 9787305167928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德国人,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著作有《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拱廊街计划》《单行道》等,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文人”。 译者简介 王涌,江苏扬州人。日耳曼文学与艺术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德语系教授。曾译介过多部本雅明代表作并多次再版,发表过数十篇有关本雅明及德国社会文化研究论文。

内容简介

情窦初开 在一条我事后夜间常常无休止地漫游的马路上,我惊异地发现:在某种奇异无比的感觉里萌发了对异性的欲望。那是在犹太人的新年,父母决定送我去参加某处的礼拜活动,据我揣测,那好像是一个新教教派的活动,我妈妈出于家庭传统对这样的新教有几分好感。为此大人们特地委派一位远亲送我前往,而我那天不知是忘了这位远亲的住址,还是在他家附近迷了路,反正搞到了很晚很晚,而且我当时漫无目标的乱走越来越表明无望找到他家。这样一来当然也无法在犹太教会堂为我做什么仪式了,因为门票在那位远亲手里。事情之所以变得那么糟,主要原因在于我对那位要听命于他而又几乎不认识的远亲有些抵触,还有我对只会让人不知所措的宗教仪式持有反感。正当我不知所措而没了主意时,一股担心的躁动涌遍全身——“太晚了,犹太教会堂去不成了”——与此同时,就在这股担心还未消失的时候,心中又升起了全然无所谓的第二股涌动——“一切由它去吧,这些都与我没有关系。”这两股涌动直接汇聚在了那首次感到的性欲冲动中,使得对宗教礼仪活动的玷污与马路的撮合私通角色不可分地联在了一起。此时此境,马路首次让我感到它应该为初开的情欲服务。 有关此译本的一些说明: 本雅明1932年开始写作本书,最初是应当时《文学世界》杂志之约写《柏林纪事》,后来则在此基础上写成了本书,1938年完稿。前者约有五分之二的内容在该书中得到了体现,但写作方式完全不同。两部文稿都是在作者身后才得以出版。 本雅明亲自整理并命名为《1900年前后的柏林童年》的书稿至少有三部,1950年阿多诺整理出该书稿交给苏卡姆出版社出版时,那三稿都还没有被发现。当时,阿多诺是根据散见在本雅明遗稿中的部分篇章以及三十年代已经由报纸和杂志发表的部分整理成了一部书稿。在这部文稿中,由于当时对本雅明该书稿的本来顺序一无所知,阿多诺只能自己排序。 1972年,莱克斯茹特(Tillman Rexroth)在编《本雅明全集》时又将此间新发现的本雅明该书稿的其他章节收入其中。因此收入《本雅明全集》里的《柏林童年》要比阿多诺整理的稿子完善。 1981年人们在巴黎国家图书馆又发现了大量本雅明1940年离开该城市前偷偷藏在那里的手稿,其中就有1938年写成的《柏林童年》的最后稿(die Fassung letzter Hand)。1989年苏卡姆出版社重印该书时就启用了这一稿。同年,该稿也被收入《本雅明全集》第Ⅶ—1卷中。这最后稿表明:本雅明一直没有放弃单独出版该书的念头。 1988年人们又见到了本雅明该书的另一成稿,同年根据该成稿在德国又出版了一个单行本。由于该稿一直被保存在德国的基森市,所以被标之以《柏林童年》基森版。该稿源于当时柏林的一个律师,布莱希特的朋友多姆科(Martin Domke)之手,本雅明在1931年曾由他约稿为一套题为“利希登堡书系”(Lichtenberg—Bibliographie)的丛书写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叶,该稿经由加拿大的一个古董商转到了德国基森大学的德国文学研究所,此后便一直被保存在该研究所,直到1988年才公之于世。研究界普遍认为,该稿应该是本雅明此书最早写完的成稿。 鉴于基森版与最后稿在内容上有明显的不同,而且都是经本雅明亲自整理出的,一个出自该写作的早期,一个出自晚期,因此特将这二稿一并译出。前者据德国苏卡姆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该书同名单行本,后者据该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本雅明全集》第Ⅶ—1卷中的同名文稿译出。